第195章(第5頁)

  他親切地拍拍韓信:“以後,你便也是吾侄了。”

  “君侯之恩,信不敢忘!”

  短時間内不得任将出征的郁悶,早忘記在腦後了,韓信現在隻覺得,自己在武忠侯心中,果然是獨特的……

  等韓信喜滋滋地走後,黑夫則看着這年輕人遠去的影子,低聲道:

  “這下,算是将你縛住了罷……”

  不過韓信也算一表人才,雖然不會與同僚相處,卻也是個記恩的人,尤其是侄女嫁了他,也不必伺候公婆,倒也不錯。

  當天,黑夫又熬了個夜,除了軍事調度、糧秣花銷、賞錢支出,各郡的上計田租都交過來了,處理完沒完沒了的政務軍務後,走出門,天已将蒙蒙發亮。

  管了天下四分之一,就已這麼多事,黑夫有點理解秦始皇為何會五十不到就把身體累垮了。

  他捶着有些酸痛的肩膀,羨慕地說道:

  “李信啊李信。”

  “如有可能。”

  “我真想和你換換,一路潇灑向西,不必管這案牍勞形,也不用看天崩地坼。”

  “但不行啊……”

  他嗟歎道:“這天下的一統,亦是我親冒矢石,參與過的,知其難也。”

  不知為何,黑夫總有種預感,昔日齊名的黑犬白馬,再相見時,恐怕已是三泉之下了……

  “你我二人,各有各的使命。”

  “有人去開疆拓土,鑿空異域。”

  “就得有人留下來,把秦始皇帝留下的爛攤子,收拾幹淨!”

  ……

  二世元年,孟冬十月下旬,關中腹地,高大的骊山下,黃土平原之上,在數十萬民夫建築下,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這座城的布局像極了鹹陽,周回五裡有餘,有内外兩重城垣,城垣四面設置高大的門阙,形制為天子之都的三出阙,但城垣之内,卻不是大殿,而是一座深不可測的地宮!

  這正是秦始皇帝的陵墓。

  按照禮制,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胡亥、李斯、趙高等不願背秘不發喪之名,竟将始皇帝說成是三月底出巡抵達鹹陽,聽聞黑夫反叛才逝世的。

  于是,秦始皇的棺椁早在四月份,胡亥繼位前就已出殡。

  那天送葬隊伍整整有十多萬人,前面是儀仗隊,上持翣的一共有五行,每行八人。中間是靈柩,光拉靈柩的就有2000多人。送殡隊伍浩浩蕩蕩,綿延十餘裡,從鹹陽到骊山走了整整三天,才将始皇帝的層層疊疊的棺椁安置在已修好的地宮墓室之内,而後封閉了墓道的内羨門。

  從此以後,内羨門裡的神秘地宮,便隻剩下傳說:據說它又深又廣,挖至三泉之下,然後用銅汁澆鑄加固地基。

  墓宮中修建了宮殿樓閣和百官相見的位次,放滿了奇珍異寶。為了防範盜竊,墓室内設有一觸即發的機巧暗箭。墓室彎頂上飾有寶石明珠,象征着天體星辰;下面是百川、五嶽和九州的地理形勢,灌輸了水銀,象征江河大海川流不息,上面浮着金制的鳳鳥神雉,周遭點燃着用東海鲸魚油制成的“長明燈”……

  至于内羨門之外,還有中羨門、外羨門,一層層往外修。

  工程量如此巨大,為了不破壞骊山的風水,十萬刑徒得到幾十裡甚至上百裡外采石,每天都要累死數十人,跌滾摔死,或被大石壓死者不計其數。

  數十萬塊石材陸續由牛馬人力運到墓區,這裡的石匠叮叮當當,打制石磚,身上被一層白灰覆蓋,而燒制陶俑的陶土匠,也換人不熄爐,日夜不休,将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彩色兵馬俑燒制出來。

  在數十萬人勞作下,地宮城郭、兵馬俑、陪葬坑等陸續在十月下旬正式葬禮前完工,雖然提前完成也沒什麼獎賞,但起碼,免去了新皇帝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