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第5頁)

  他心裡有點亂,事情與預料中的完全不同,正不知該如何是好時,殿尾卻有個聲音響起。

  “蒯先生之言,我深以為然,反抗暴秦,隻在百裡之内,何必去千裡之外呢?”

  陳馀回頭,卻見是護送他來趙地的陳勝,這小子不聲不響聽了半天,忽然冒了出來,讓人愕然。

  陳勝上前,朝趙歇等人行禮:“外臣陳勝,陽城人也,乃楚軍率長。”

  李左車颔首:“陳率長有何高見?”

  陳勝道:“我從白馬津北上時,隻聽聞趙國僅有邯鄲、巨鹿兩郡,北邊的恒山、廣陽,南邊的河内,西邊的上黨,依然是秦之郡縣,趙國何必舍近求遠,放着近處的敵人不打,跑去函谷關呢?”

  “陳勝一直以為,項将軍之策不可取,屢屢勸誡,他卻不聽,我聽說,良禽擇木而栖,良臣擇主而仕,陳勝願以麾下千人,歸順趙國,助大王略取周遭郡縣!”

  他國将領突然提出投效,趙國衆人有些驚訝,陳勝則看向陳馀,朝他點了點頭。

  “陳勝此言極是!”

  陳馀也反應過來了,他倆北上本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如今使命失敗,趙國不願跟楚國一起幹,二人若灰溜溜回去,以項籍的脾氣,縱不殺他們,恐怕也會徹底冷落。

  與其回去受氣,不如留在北方,說不定還能混上個封君之位!

  陳馀咬咬牙,出列道:“陳馀本非楚人,而将趙國當成了自己的家,也甯為趙臣,為大王效力。”

  “陳馀嘗遊趙地,妻家更乃苦陉大族公乘氏,我願意北上,替趙國招攬恒山郡豪傑!”

第0826章

從散約敗

  趙國的出手,果然比楚國大方很多,是夜,在封陳馀為上卿,陳勝為都尉後,趙歇又召見了蒯徹。

  “蒯先生以為,二陳可信麼?”

  蒯徹笑道:“現在的形勢,和百年前一樣,士人遊走諸侯,隻求出人頭地,今日從秦,明日投楚,後日仕趙,但他們不會忠于趙,也不會忠于楚……”

  “隻忠于自己的利益!”

  “大王給二陳的比楚國多,彼輩自能為趙國出力。那陳勝是外來人,他隻能依靠為大王立功,才能在趙地立足,至于陳馀……他過去常年在恒山郡,與當地豪傑交遊甚廣,大王倒不妨讓二人去略取恒山。”

  這也是蒯徹給新興的趙國制定的戰略,以李左車南拒秦兵,使魯勾踐北徇燕地以自廣,現在多了二陳,恒山郡也能派一支兵過去。

  “若趙能南據大河,西有太行,北吞燕、代,必為疆國,不弱于楚,項籍必不敢對趙發号施令。日後乘南北兩秦之蔽,可奪取太原、上黨、河東、河内,全據冀州,得志于天下!”

  “托先生之言。”趙歇十分感激,若無蒯徹,複興趙國,恐怕沒這麼順利。

  但在蒯徹離開前,趙歇卻又問出了自己一直以來的疑惑。

  “蒯先生耗費心裡,謀劃多年,亂秦中樞,以變天下,現在則遊仕于齊趙之間,更拒絕了寡人和齊國兩個相位,也不取寸土封地,隻願為客卿,先生,你又忠于何方呢?”

  蒯徹卻未回答,隻笑了笑,告辭離開。

  出了叢台,他昂首看着冬日的夜空,暗道:“我隻忠于縱橫之道!”

  縱橫者,無縱則無橫,無橫則無縱,橫能一變為縱,縱亦能一變為橫!這才是縱橫的真谛!

  對縱橫家而言,大一統,是索然無味的。

  對他們而言,最好的時代,應當是捐禮讓而貴戰争,棄仁義而用詐谲。

  是篡盜之人,列為侯王;詐谲之國,興立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