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第6頁)

  是篡盜之人,列為侯王;詐谲之國,興立為強!

  是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争強,勝者為右!

  那才是縱橫之士大放異彩的舞台!

  蒯徹笑道:“若真能鼎足三分,北秦、南秦、六國勢均力敵,各自為疆,那以後的縱橫之士們,都得感謝我蒯徹。”

  “謝我又給他們,開創了一片樂土!縱橫策士又能像張儀、蘇秦那樣,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所在國重,所去國輕;一怒則諸侯懼,安居則天下息了!”

  至于這分裂帶來的兵革不休,詐僞并起,殺人盈野?

  至于這紛争帶來的天下無罪之人肝膽塗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勝數?

  對不起,這些東西,是儒家、黃老、法墨的事,不在縱橫家考慮之内!

  ……

  蒯徹隻管挖坑不管埋,靠嘴皮子和陰謀術攪亂天下,卻不管今後如何變亂為治。

  而膠東的曹參,卻輾轉反側,思慮如何保全膠東平安。

  自曹參與陳平七月份聯合十三家大商賈,起兵奪取膠東以來,已過去三月有餘,膠東局勢已完全穩定。

  依照陳平“唇亡齒寒”之策,曹參率師五千,支援琅琊郡,與楚國莫敖龍且對峙于莒縣、諸城之間。因為楚兵主力随項羽進攻中原,龍且雖擁兵上萬,仍難以突破防線,琅琊城更被膠東控制,船隻也籍此南下。

  從琅琊到會稽的航線古已有之,麻煩之處在于,千裡海岸皆為楚國所占,好在東海郡朐縣以東,有大島名雲台(連雲港),荒無人煙,卻有河流淡水,樓船司馬羅輿占領了那,作為南北通航的樞紐,膠東與會稽,得以每月通航傳遞情報一次。

  真正的麻煩在西邊,上個月,秦臨淄郡守接受了陳平的提議,雙方休兵,臨淄得以集中郡兵對付意圖奪取齊地的大野澤巨盜彭越。

  但彭越狡猾而善兵,幾場仗下來,臨淄損失慘重,再加上龍且見琅琊難取,遂派人越過東泰山,進攻臨淄之南,兩面夾擊下,臨淄難支,預計最遲開春前,臨淄便會陷落。

  一時間,大量避戰禍的臨淄難民湧入膠東,陳平全盤接收,讓人組織他們到濰水以東居住,選拔青壯訓練,以期為膠東增加新的兵源。

  但郡守曹參卻有些悲觀:

  “我倒是有把握守住南線,但西線,靠那些臨時組織起來的難民,以及商賈僮仆,能擋住來勢洶洶的群盜麼?”

  曹參已将煩惱寫信告知陳平,但陳平尚未回複。

  正想着,門外卻有一軍吏來見,卻是盧縣(山東蒙陰)人虞廣,他本是琅琊人,幾年前調到膠東做率長,是曹參的部下,陳、曹二人起兵時虞廣毅然反正,助他們奪取了即墨,遂升為司馬。

  虞廣是曹參的左膀右臂,便讓他入内,道明了來意。

  “郡尉,下吏今日巡視軍營,竟遇到了一個舊日的同鄉,他是布衣文士,楚兵入琅琊,他逃到這邊,被征入軍中為戍卒,行挽辂之事。”

  大車橫木為辂,前牽曰挽,說白了,就是個拉車賣力氣的,在軍中屬于最低級的戍卒。

  “你是可憐他,想替他求情?”

  曹參了然,他做事一向很靈活,遂笑道:“那就讓他去你營中做親衛罷。”

  “并非如此。”

  虞廣拱手道:“我的确有意讓他免此苦力,但他卻反問了我近來膠東形勢,我挑能說的告知,他便說,膠東守、尉定是犯難了,說有一妙策,可讓膠東不必腹背受敵,希望我能将他引薦給郡尉。”

  “哦?”

  曹參有些驚奇,軍中一黔首戍卒,竟通過局勢的三言兩語看出他正犯難?

  但轉念一想,武忠侯、陳平等人,不都是起于微末麼?遂來了興趣,讓虞廣将他那同鄉帶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