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第5頁)

  ……

  東門豹這邊,總算是安撫了,離開營帳,黑夫心中跟明鏡一樣。

  南郡鄉黨舊部裡,東門豹算得上是爵位功勞最高的一位了,他的态度,不可不止是自己在耍性子,而代表了一群人!

  韓信的飛速崛起,甚至娶了黑夫侄女,這讓不少舊部子弟又嫉又羨,同時有種深刻的危急感。

  雖然将“有功者居上”喊得震天響,但絕對的公平是不可能的,作為領導,一碗水要端平,以後軍隊裡,黑夫之下,絕不會是韓信一家獨大。

  他一方面要繼續提拔舊部,另一方面,還得發掘新的人才。

  所以回到這件事,若完全客觀地來看,東門豹是沖鋒陷陣之才。

  而韓信是帥才,連百萬之軍,将兵多多益善,用蕭何的話說,就是“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後者顯然比前者更珍貴。

  但不能光看二人能力,還得看另一層面。

  “沒錯,韓信可為我而戰。”

  黑夫露出了欣慰的笑。

  “但阿豹,他卻能為我而死!”

  ……

  四月上旬,北伐軍連連告捷,窮寇能截的截了,未能截住的八萬多人,也早已進入武關,閉關而守。

  而這時候,黑夫就得面臨新的問題:哪怕不算“投誠”的新野兩萬南陽兵,俘虜也多達五萬人,一個月就得吃七八萬石糧食,總不能白養着,如何對待這些俘虜,便成了個問題。

  “秦吏卒尚衆,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

  好在,黑夫麾下,還沒人提這種蠢主意。

  畢竟是體制内的反賊,他們這些荊地的“新秦人”縱被關中“老秦人”看低一眼,但這隻相當于,天子腳下的帝都人民,看不起其他省份,是地域歧視,倒沒有更多折辱無狀,衆人于北軍更無滅國亡家之仇,沒必要殺之而後快。

  所以如何對待俘虜,黑夫早就有打算了。

  “優待俘虜!”

  “這幾天裡,俘虜食物一如《傳食律》,率長、五百主等,每餐粺米半鬥,醬四分之一升,有菜羹,并供給韭蔥。”

  “五百主以下,直到屯長,每餐粺米半鬥,有菜羹,供應鹽。”

  “什長、伍長,粝米半鬥。”

  “士伍,粝米三分之一鬥。”

  夥食一如北伐軍各級别标準外,天下從未有過如此優待俘虜的,衆人都有些想不明白。

  不過黑夫又說了,想吃飯,還有一個先決條件。

  每頓飯前,俘虜都會排排坐,軍法官則對他們進行洗腦,告訴衆人“衣帶诏”的内容,北伐的正義性,以及王贲将軍臨終前的幡然醒悟……

  黑夫這麼做,有自己的打算。

  他曾看過一組數據,後世另一場内戰,戰争之初,國軍的總兵力為430萬人,我軍總兵力為120餘萬人,雙方兵力對比為3.5:1。

  但在遼沈戰役後,國軍總兵力降到290萬人以下,而我軍總兵力已達300萬人以上,雙方強弱異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