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第10頁)

  “鎮國家,撫百姓,給饷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

第0873章

吾不如蕭何

  秦始皇三十八年,五月下旬。

  南郡郡守蕭何站在郢縣碼頭,目送最後一批糧食和民夫登船離開。

  随着那些帆影順着陽水東去,武忠侯的兄長,面容敦厚的“屯田都尉”尉衷這才松了口氣,朝蕭何鄭重行禮,發自肺腑地說道:

  “衷除了種田無甚别的本領,前線要的數十萬石糧食我能湊齊,但若非蕭郡守統籌得當,青壯已多為兵卒的南郡,一個月内,絕對無法集結五萬民夫北上……”

  蕭何連忙還禮:“何隻是盡了綿薄之力。”

  “蕭郡守勿要謙遜。”

  尉衷露出了憨厚的笑:“吾弟可是寫了信回來,反複囑咐讓我要遵從蕭郡守的籌劃。”

  “他還說,鎮國家,撫百姓,給饷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武忠侯對我的評價如此高?”

  蕭何有些發怔,一般來說,在後方的統籌工作,是費力不讨好的,軍隊重視軍功,那些有汗馬之勞,親曆大戰,斬首略地之人常得贊譽,文吏則被認為是“徒持文墨議論”,将士也不認為他有功。

  “不過畢竟是武忠侯。”

  蕭何心道:“這世間,最重視糧草辎重委積之将,故能明白我之功勞,蕭何這些時日,也沒有白白夙興夜寐……”

  原來,針對苦戰一年,南郡人疲乏,戰争熱情下降,多不欲再去前線服役運糧的局面,蕭何采取了幾個措施。

  措施一,是秦國的老規矩:此次入關之戰,南郡但凡服役者,皆賜民爵各一級。雖然南郡已無熟地可分,分給邊疆土地這一套,百姓們也早就不吃了,于是蕭何遂改為,允許其在裡闾附近的山林自開田土百畝,且不算入稅田。

  這麼大的事,蕭何自己可做不了主,不過黑夫同意了這辦法:“比其他郡多一百畝免租之田,就當是給南郡父老的福利了……”

  黔首們不願服役是因為遠役賠本,那就給他們一點利益。

  第二個措施,則是根據各家實際情況,合理攤派任務,按照《戍律》規定,同居毋并行,不能一家兩名男丁皆去服役,要根據徭役名冊,合理分配。百石以下的吏也要帶頭輪流去,公平問題得到了一定緩解。

  第三,則是針對服役者擔心家裡生産被耽誤,由裡中組織互幫互助,動用鄉裡所有的田奴隸臣、庶子,幫去前線服役的人家幹點活。

  第四,則是首先是提高服役者的生活待遇,蕭何要求從這個月起,南郡各亭驿,都要支起10——15口大陶釜,囤積柴火,由縣倉多分發一部分糧食,專做民夫吃飯與喝水之用,每個亭還要争取有一名南征期間在長沙郡組建的赤腳醫生,照料生病之人。

  雖然,那些其實不會啥醫術的赤腳醫生根本治不了大病,但至少熱水熱飯和一個挂着“醫者”名号的人,能讓役夫心裡得到莫大安慰,相信自己去前線不是填溝壑的。

  如此一來,亂分攤服役名額的貪官之前已經殺了,服役者的生活和利益保障了,還差什麼呢?

  蕭何覺得已經夠了,但前線的黑夫卻派了一隊人回來,由小說家、倡優、侏儒組成……

  “還差宣傳工作。”這是武忠侯原話。

  這是黑夫對蕭何舉措的補充:以“保飯碗、保衛翻身果實”之名做宣傳動員。

  一批完成了“學習強軍”的優秀小吏從各縣出發,分赴鄉裡,給目不識丁的鄉親們講述這個道理……

  “百姓們迫切的要求是太平,但打蛇不死,自遺其害,徹底推翻胡亥,讓武忠侯宰天下,吾等方能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