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第2頁)

  他罵了一聲後,走出臨時搭的窩棚,雖才清晨,但已有些熱了。放目望去,卻見丹水縣(河南淅川縣寺灣鄉)的津渡,已停滿了從南郡來的糧船,正在不斷卸下上面的糧秣。

  船是加了明輪的,加上槳橹劃動,手腳并用,能更容易逆流行駛。

  一般是在江陵裝了糧食,沿着陽水進入漢水,再溯流而上,抵達襄陽。襄陽是北伐軍漕運的中樞,有兩津,往來行舟,夾岸停泊,千帆所聚,萬人雲集,将糧食、兵員、物資不斷運往漢水各支流的駐軍處。

  而大多數船隻,會在襄陽繼續向西北行,進入丹水,抵達此地。

  水路是這時代最方便快捷的通行方式,真正的戰役戰略級運輸,都是通過水路将各處物資運輸到戰役的物資站,才由人力轉運去最前線。

  雖然丹水縣再往上遊,在豐水時節也可通航,運氣好,再有纖夫拉船的話,甚至能一口氣将船開到商於之地去。但亦多險灘,有些地方谷底狹窄,亂山夾峙,奔流若沸,北軍更為了阻撓南軍入武關,在不少地方鑿沉了大船,導緻航道斷絕。

  所以北伐軍将南郡的糧食儲存在丹水縣,役夫自然也在這彙集,從這開始,就得靠人力将糧食送到武關外,送到前線戰卒的飯碗裡了……

  丹陽的民夫,由南郡尉小陶負責,民夫們按照籍貫分成不同的率、百、什、伍,帶他們來的小吏搖身一變成了百長、什長,帶着民夫們來到岸邊倉禀處等待分配任務。

  今日是五月最後一天,據說前線已大軍雲集,北伐軍需要不斷運送糧食去丹陽,伯勞他們才抵達休憩了一日,便要開始正式幹活了。

  但左右看看,伯勞發現并沒有牛馬分配給他們,看來這次輪到的不是趕牛馬辎車的活,而是要更賣力氣的肩挑手拉啊……

  牛馬驢騾畢竟有限,更多的時候,役夫們得挑着沉重的扁擔,或兩人同拉一輛笨重的“辇”,上面堆放許多糧袋,用龜爬的速度跋山涉水,等到地方,手都快廢掉了。

  “肩膀得遭殃了。”

  伯勞露出了一絲苦笑,摸了摸肩上的繭痕,那是常年勞作留下的。不比平日幹活,他聽說,這可是上百裡的跋涉,沿途道路難行,要歇兩夜才能到前線啊。

  不過讓伯勞沒想到的是,倉吏卻給衆人,一人分配了一輛奇怪的車子。

  車子是木制的,但與一般兩人同拉的人力車“辇”不同,這木車更加小巧些,前後各有雙把,可前拉後推,最獨特的是,車子隻是憑一隻單輪着地……

  這……一個輪子能拉得穩麼?伯勞有些發怔,忍不住問道:

  “這是什麼車,為何形制如此古怪?”

  負責發放獨輪車的倉吏露出了一絲嫌棄,不耐煩地說道:

  “此乃墨者所制,武忠侯說了,就叫‘木牛流馬’!”

  ……

第0874章

木牛流馬

  在分到形制奇怪的“木牛流馬”後,伯勞等剛到的役夫,還有幾天時間學會如何使用。

  “隻有一個輪,上了路不得翻了?”伯勞如此嘟囔。

  中原擁有車輛已有數千年曆史,但從最初開始,便以兩輪車為主,不論是牛馬拉的輿車,還是人推的辇車,盡管車輪距離各不相同,但人們下意識地認定,兩個輪子,加一條好車軸,才是穩的,方能負重。

  而如今,秦始皇帝頒布車同軌法令已有十餘年,天下的兩輪車不僅形制相同,軌距也變成了六尺,幾無異類。

  可現在,北伐軍卻整出了獨輪車?

  心裡犯着嘀咕,伯勞等人這幾天啥都不幹,就在闊地上開始推動獨輪車,但令人驚奇的是,看似不穩的小車,在開始推動後,卻穩穩當當,在路面上留下一條曲線,最開始不容易把握方向,但稍加練習,便能推成一條直線前行了……

  更妙的是,因為憑一隻單輪着地,不需要選擇路面的寬度,所以不論窄路、巷道、田埂、木橋都能通過,可比笨重的兩輪車靈活多了!

  不過光推空車可看不出什麼,當四石糧食被裝到車上後,役夫們發現這車仍然可以推動,累是累了點,但也比扁擔和辇車輕松。

  “搬運糧米,甚是便利,牛馬皆不水食,可以晝夜轉運不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