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第3頁)

  “搬運糧米,甚是便利,牛馬皆不水食,可以晝夜轉運不絕也。”

  倉吏如此解釋,不過伯勞卻想:“這車之大小不似牛馬,卻似驢子,為何不叫木驢呢?”

  總之,在役夫們能夠靈活使用獨輪車後,小陶便讓衆人立刻推着糧食,去往百餘裡外的前線大營!

  而就在丹陽的路旁,伯勞他們也望見了自己終生難忘的一幕:

  卻見成千上萬輛獨輪木車,皆載着糧食,随着一聲令下,由黔首役夫推着,一個跟着一個,悉數往西方駛去!

  一時間,丹水河谷,武關東道,盡是轱辘之音!

  ……

  黑夫此時已至武關前線,站在望樓上,看到如同長蛇般的役夫們,身帶一張草席,挂一個喝水吃飯都能用的小瓢,推着獨輪車,絡繹抵達營地後方,将糧食堆積在高聳的倉禀中。

  看着這一幕,黑夫不由心情大好,誇獎旁邊的墨者阿忠道:“阿忠,我隻是描述了幾句,你便能做出此物,更帶着南郡、南陽工匠趕制數萬輛,真是立大功了!”

  軍無辎重則亡,黑夫重視後勤,武關東道雖是馳道,但狹窄和泥濘一直是常态,以往以大車載重物,常會陷入道中,需要幾十個人連推帶攮方能脫困。

  而現在靠數萬輛獨輪車運送物資後,效率就變得高了許多,使用這獨輪車,一個南郡役夫便可輕松攜帶足夠的食物,一個人送來四個兵卒一月所需之食。

  而南陽那邊用獨輪車推開的,則是成捆成捆的鐵簇箭和甲胄兵器,雖然南陽過去也是富庶地,但這一年來淪為南北主戰場,又被韓信繞後搶了一波,北軍後撤又帶走了不少糧秣,眼下青黃不接,有些凋敝,糧食甚至還需要從南郡、衡山補充。

  所以南陽提供的戰争物資,除了人手外,就隻有甲兵了。

  宛城早在楚國時就是著名的冶鐵中心,荀子曾言,楚人鲛革犀兕以為甲,堅如金石,宛钜鐵釶(shī),慘如蜂虿(chài)……

  而秦奪取南陽後,也對此地鐵礦善加利用,還将大梁冶鐵世家孔氏舉族遷來。王贲死後,孔氏本來是要被遷往關中的,但卻被東門豹截了胡,悉數俘獲,又送回宛城,重新修繕開工鐵坊,終日濃煙不絕,日夜生産武器,尤其是消耗巨大的鐵簇羽箭。

  這些兵矢、糧食,是赢得入關之戰的保證。

  早在南征時,就在黑夫軍中搞軍工的墨者阿忠卻不邀功,他的興趣一直在黑夫曾提過一嘴的“自行車”上,做獨輪車隻是順手為之,卻沒想到,能為這場戰争起到這麼大的作用,他說道:

  “君侯起兵一年有餘,天下紛亂,自立為侯王者,不可勝數,南北相攻喪師亡者多不可勝數,百姓饑寒凍餒而死者,亦不可勝數……”

  “作為墨者,忠隻望此戰能早日結束,天下能少流些血。”

  “會的。”

  黑夫指着陸續彙入前線大營的役夫河流,感慨地說道:

  “武關不是終點,很快,他們便會推着車,随我軍前進,一路推進關中去,為北伐軍,推出一場大勝!為天下人,推出一個太平世!”

  ……

  任誰都知道,武關之戰,将決定關中歸屬,南北存亡,在積極做戰争準備的,可不止是北伐軍,鹹陽的朝廷,也在緊鑼密鼓地調兵遣将,布置防線。

  在胡亥“老秦中都保不住,哪還有空餘管新秦中”的嚎叫下,王離及最後五萬長城兵團,最終受調遣南下,一時間,朔方、上郡幾乎已空,隻有少許郡兵留守。

  一時間,關中大軍雲集,加上從南陽撤回的王贲殘部,北秦尚有二十餘萬之兵——大概是關中諸郡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其中五萬在三川、函谷關、太原、河東、上黨,由三川守趙贲、河東守趙成統轄,防禦六國群盜。

  五萬上郡兵,七萬從南陽郡撤回來的王贲殘軍,由王離、司馬鞅所率,開赴前線,在武關拒敵。

  五千郎中令軍,由郎中令趙高親自統轄,在鹹陽保衛胡亥。

  一萬五千衛尉軍,在藍田、峣關組成第二道防線,衛尉李良為将。

  三萬中尉軍由内史保帶領,分據蝕中、褒斜、故道入口,防禦漢中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