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第9頁)

  瞥見胡亥的猶豫後,簡在帝心的趙高立刻出言反對:

  “太史熟讀史籍,莫非忘了秦武王之事乎?武王不自将以犯周,則不會有舉鼎折膑之事,更不會有接下來的季君之亂。故身為天子,應當讨而不伐!”

  胡毋敬歎了口氣,退一步道:“縱然陛下不親臨,但前線亦當有重臣為監,好讓骊山刑徒信其言。”

  換句話說,秦廷的政府信譽已經完全掃地,一般的官吏去宣布二世皇帝“德政”,關中人已是嗤之以鼻,更何況心中猜疑的衆刑徒……

  胡亥掃視殿内群臣:“誰可為監軍?”

  這時候,禦史李于出列:“臣推薦一人!”

  李于猛地看向趙高:

  “郎中令乃陛下所親信之人,可為監軍!”

  趙高一愣,感覺不妙,但還不等他說話,胡亥就将頭搖成了撥浪鼓:

  “郎中令不能去,郎中令要在望夷宮保護朕……”

  “那便隻有一人了。”胡毋敬再度站了出來,這一切,好似是演練預謀好的一般。

  “右丞相可也!”

  “老丞相之望,的确足以監軍。”胡亥下意識地點頭,好似抓住救命稻草般,殷切地看向李斯:

  “丞相意下如何?”

  李斯指着嘴角好似無意識流下的口水:“老臣體邁,嘴角之涎尚不能制,豈能監十餘萬大軍?還有我這老腿,從鹹陽到望夷宮尚不易,要去前線監軍,恐難為也。”

  胡亥都要站起來了:“丞相何忍棄朕,棄先帝之社稷焉?”

  “也罷。”李斯顫顫巍巍:“臣為始皇帝治民,三十餘年矣,上幸盡其能力,乃得至今。老臣便以腐朽之軀,為陛下,為大秦,站好這最後一班崗罷……”

  那邊李斯演技過人,騙過了胡亥,倒是一旁的趙高心中暗罵:“老狐狸!”

  李斯作何打算,他是明白了。

  “你這倉中老鼠,果然有鬼!”

  ……

  那邊李斯離開望夷宮後,趙高瞅準時機,立刻垂淚拜在胡亥腳下:

  “陛下,萬不可使李斯為監啊!”

  胡亥吓了一大跳:“郎中令何出此言?”

  趙高擡頭:“陛下不問臣,臣不敢言。近日臣左思右想,想起那黑夫,本就是李氏舉薦給始皇帝的,李斯長男李由更為黑夫舊主,舉止親密,後雖看似決裂,但實則如何,外人誰又知曉?昔日始皇帝欲南巡以繩黑夫,黑夫竟提前預知始皇帝之計,詐死匿身,是朝中誰人洩密?”

  “而後,李由奉命将兵收長沙之南征士卒,卻為黑夫麾下一小卒所敗,覆三軍,身被擒,看似戰不利,可實際上,是否是李由故意打了敗仗?這也無從知曉,隻聽聞,黑夫隻将李由拘而不殺,其目的何在?”

  “今黑夫兵臨關中,朝中之臣心懷叵測,與其文書相往來甚多,李氏或也在其内,隻因未得其證據,故臣未敢以聞。”

  “隻是今日,李斯忽然指使李于及胡毋敬提議發骊山刑徒為卒,又由他作為監軍,如此一來,丞相居外,麾下十數萬人,獨攬軍政,權重于陛下,臣唯恐他對陛下不利。”

  “一旦刑徒得到甲兵,抵達藍田,李斯便可使其反戈相向,讓叛軍潰我大軍,輕易進入鹹陽,陛下,若如此,殷周牧野故事,恐怕又要重演了!”

  “郎中令,此言句句屬實?”

  胡亥牙齒都開始打顫了,本以為李斯是父皇留給自己的最後一根梁柱,可現在趙高卻說,這根柱子胳膊肘往外拐,可不讓他驚駭莫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