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開河東之防,水陸接應,六國群盜已入關!”
“項籍已率楚人至鴻門,欲滅秦社稷,屠鹹陽,燒宮室,發始皇帝之陵,掠珍寶貨财,虜汝等子女,與趙魏群盜共分之!”
季嬰越聽越佩服,亭長不愧是亭長,這些設想張口就來。
殊不知,以上這些,都是曆史上發生過的事,黑夫也就随口一說。
但傳到王離軍士卒耳中,事關家園親眷性命,他們恐怕就不能一笑置之了……
季嬰一一記下來,回去就教給衆士卒。
“還有兩句。”
黑夫望向遠方敵營,以及上面隐約能見的玄色秦旗,情真意切地說道:
“秦人不打秦人!”
“停止内戰,一緻對外!”
……
第0890章
楊喜
“我叫楊喜。”
“是内史甯秦縣(陝西華陰縣)人。”
七月初一,北伐軍戰俘營中,燭光之下,年輕的騎吏楊喜有些拘束,他擦了擦嘴角還沾着的粟飯粒,搓着手,開始了自己漫長的自述:
“甯秦縣本來叫陰晉,是魏國土地,在惠文王時割讓給了秦國,遂改名甯秦……”
說到這,楊喜露出了懷念的笑。
不管去到何處,離家鄉有多遠,隻要閉上眼,楊喜都能看到他家裡闾對面的華山,險峻秀麗,亂石從生,那就是楊喜祖祖輩輩看到的風景……
甯秦縣地理位置很重要,南邊有華山為阻,北面則是去往河東的風陵渡,西方有大道連通關中府地,東邊百餘裡就是桃林之塞和函谷關,隻有奪得了這,秦國才能稱得上安甯。
這次改名好像還真有些管用,從那之後一百多年,除了兩次小打小鬧的政變外,關中幾乎再無戰禍。
黔首們不用擔心睡夢中被強盜沖入家中殺人放火,也不必畏懼敵國大軍忽然包圍城邑,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
唯二要擔心的,便是不小心犯了法後的嚴酷懲罰,以及今年該輪到哪家子弟被征召去服役做戍卒,為大王掃平六國……
“我家中,除了老母,還有弟二人……”
楊喜是家裡的老大,當年他父母喜得長子,十分高興,覺得總算有兒子繼承爵位了,遂取名為“喜”,以表達高興心情。
過了幾年,老二出生,仍是兒子,楊父楊母心情也不錯,說就算楊喜成年另立門戶,他們家也有次子足以養老,故取名楊樂。
要知道,秦與其他邦國不同,男子成年是要立刻分出戶籍的,這就意味着,當老大楊喜單獨立戶後,楊家的老父老母還要繼續拉扯剩下幾個飯量驚人的男孩成人,而在他們能幹活時,卻要分戶自立去了,一般隻留老幺養老。
又數年,也就是秦始皇帝統一天下前夕,老三出生了,但很快就因病夭折,将這小小生靈埋葬在後山時,左思右想,楊家還是決定給他個名。
“楊哀。”
哀歸哀,苦歸苦,但日子總得繼續過,砸釜賣鐵,修我戈矛,也得支持始皇帝統一啊!
按理說六國已經掃平,黔首負擔該減輕些,但勞役卻比過去還更重了,不但關中金人、骊山、阿房大工程不斷,始皇帝承諾的土地,也總是分在邊遠郡縣,服役變成了血本無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