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第7頁)

  末了又加了一句:“也不會叫尉元璋……”

  這讓叔孫通想不明白,當時一邊琢磨着“元璋”其實也是好名,一邊又腹诽道:

  “君侯分明能輕而易舉,攀附上古之帝王血脈,名正言順,開啟大業……”

  “為何非要死守着低賤的黔首出身不放呢?”

  ……

第089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

  孔子昔日大開私學先河,認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血統和出身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習性,能否成才,更多源于後天教育。

  他秉承有教無類,教出了一大批出身卑微的弟子,這批弟子中的子夏、曾參又再傳授業,使私學大興,間接推動了公族落,士人起的戰國之風……

  但時隔三百年,叔孫通作為孔門後學,一邊認為庶民士人通過教化能身居高位,一面又堅持帝王的血統論。

  天子應運而生,必有神佑。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玄鳥堕其卵,簡狄取吞之,遂有殷商始祖契。

  姜原踐巨人之迹,而身動如孕,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避而不踏,而棄之于冰湖之上,天降飛鳥,以其羽翼覆蓋嬰孩,這便是周人始祖後稷。

  有了殷周的神化起源作榜樣,後世諸侯無不對自己的祖先大肆美化,燕國那種姬氏舊貴族承周之業,楚國自诩帝高陽及祝融大神之後自不必說。

  後起的秦、趙、魏、韓、田齊,也無不加尊祖先之事迹,尤其是田齊,在祖先虞舜之上,又找了黃帝做高祖,各國紛紛效仿,也将世系上延到炎黃、少昊時代。

  所有諸侯都有顯赫的出身,沒幾個上古帝王做祖宗,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我之所以厲害是因為祖宗給力——這種觀念深入人心。

  所以叔孫通想不明白,武忠侯為何不随大流呢?

  他常為此事苦惱,但今日卻被楊喜一下點醒,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于是對楊喜的無知詢問,叔孫通隻笑而不答,暧昧地說道:

  “這種事,除了始皇帝和武忠侯之母糖妪,誰知道呢?”

  而這兩人,都已不在人世了!隻要武忠侯一點頭,還不由着他叔孫通亂編,隻要故事足夠傳奇,哄楊喜這樣的無知黔首,簡直是輕而易舉!

  将這件事記在心裡,叔孫通又拿起筆來:“方才說到武關之戰後了,你繼續說。”

  楊喜應諾,談起這半個月來發生的事……

  ……

  “十日前,吾等退兵至峣關之後,因為武關之事傳得神乎其神,據說是武忠侯引來始皇帝之靈,導緻山搖地動,武關城牆坍塌一裡,壓死了無數人,衆人都不敢在峣關城下禦敵了。”

  “武城侯王離遂讓大軍駐紮藍田……”

  “從吾等回駐藍田開始,士氣大降,便有逃卒出現了。”

  楊喜記得,七八天前,有一批去藍田山砍柴的兵卒遲遲未歸,楊喜等人奉命騎馬去查看,卻見林場已無人影,拉木頭用的人力辇車扔在原地,那數十名士卒竟在屯長帶領下,一齊逃了……

  這是商鞅變法後,秦軍中絕少發生的事,因為在前線當兵服役的人,身後往往牽連着一家老小,一人潛逃,全家株連,就算怕死,也得掂量掂量代價。

  可如今,秦人,刻闆順服的老秦人裡,卻出現了集體叛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