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未統一時,尚來者不拒,使天下士人集于秦,但一統後,除了那七十餘博士外,君可曾見一個關東士人得身居高位?”
想來想去能找出來的,隻有籍黑夫提攜,一路高升的陳平、曹參、蕭何三人了……
其餘千石以上官員,皆秦人也,幾無六國之人!
陸賈、随何,還有眼下六國反王陣營裡數不清的謀臣策士,都是本有才幹,卻在體制下未能進入上升渠道的人。更過分的是,因為秦吏豢養門客有限,地方豪貴又受到打擊,苦于沒有出路,關東士人自然隻能積極加入到“反賊”的行列裡去了。
說句不好聽的,過去十幾年裡,在關東,秦就好比是取消了科舉的我大清,絕了六國士人的上升渠道,無疑是将他們推到了政權的對立面。
再加上本就盤根錯節的六國貴族,對重徭郁郁不平的黔首庶民,讀書人從中出謀劃策,這叛亂不劇烈才怪。
張蒼深以為然:“吾師荀卿便曾說過,雖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也,不能屬于禮義,則歸之庶人。”
“故上者需下,下者需上。”
黑夫已有計較:“上者要下簡單,爵位隔代降級,後世子孫不肖者,便不能保有富貴。”
張蒼目視黑夫:“若如此做,你會得罪一大批造就這‘新秦’的功臣将士。”
“所以要徐徐圖之,至少在短時間内,不可驟然下達。”
黑夫看着張胖子的嘴道:“之所以告與張君,是知道你嘴緊。”
“蒼當守口如瓶。”張蒼點了點頭,但旋即覺得不對,什麼叫嘴緊,他總覺得這對話怪怪的……
黑夫倒未多想,勾勒制度需要思想家的智慧,作為荀子後學,又是自己鐵杆黨羽,張蒼是他想到的協助者第一人選:“至于如何讓下者上達州部、朝堂……”
張蒼少不了繼續推銷荀子的設想:“吾師荀卿又言,雖庶人之子孫也,積文學,正身行,能屬于禮義,則歸之卿相士大夫。”
黑夫卻不以為然,荀子隻提出了這種設想,可作為綱領,卻沒有進一步提出具體的實施方式。
而且參考的因素是文學、品德、禮儀?雖然是後世察舉、科舉制度的主題,足見荀學影響之深遠,但這不符合眼下秦的基本國情,以及黑夫對未來的更高期盼……
“要以何種方式來做到?這我卻得思索思索。”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縱使聰慧如張蒼,過去作為秦朝的微末小吏,頂多整理整理圖書,算一算錢糧谷物,朝堂大事?制度改革,黑夫都沒資格評頭論足,更勿提他了,所以尚未深入思考過這一問題。
“這還用說麼?”
黑夫拊掌,對後世的億萬芸芸學子,露出了邪惡的笑。
中國人從古到今,從小到大,從學生到公務員,最擅長,最熱衷于什麼?
“當然是考試啦!”
……
第0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
是夜,黑夫與張蒼二人就這樣坐在鹹陽宮陛階下,背後是空蕩蕩的君榻和高懸的天子劍,面前是打哈欠的北伐軍親衛短兵。
足足花了一個時辰功夫,黑夫向張蒼描述了一種名為“考試”的取士方式。
“過去,有爵者欲為秦吏,亦是要先試方能上任。”
黑夫和某位不知還在不在海東的劉亭長做吏時,都考過試,叫做“試為吏”,但都十分簡單,無非是答對一些法律問對,作為捉賊的武吏,還要熟練表演使用兵刃。
“今後是得在馬上平天下,但一旦九州廓清,卻不能像過去一般,馬上治天下。我手下的一些武贲軍吏,行軍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要他們戴上法冠,做治民官,面對堆滿案牍的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