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第7頁)

  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人希望暫時撤退,畢竟西河已被六國,尤其是楚軍禍害得一片狼藉,當地人抵抗不絕,大軍在此失了人和,不是決戰的好地方。

  陳馀見聯合匈奴無望,遂力主暫時撤兵,更指出:眼下聯軍在西河,除了以戰養戰外,吃喝全靠河東郡提供,已難以為繼,不妨暫退,讓疲累的軍隊得到休整。黑夫急于廓清關中,暫時不會東進,待各國休養一個冬天,再度發動舉國之兵,湊齊數十萬大軍,再合力伐秦不遲。

  這個人提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但項籍卻拍案道:

  “不戰于秦地,難道要讓黑夫兵臨諸侯都邑之下,才匆匆拼死不成?”

  他站起身來,掃視衆人:“諸将戮力而攻秦,卻聽聞黑夫入關,遂久留西河不行。趙魏之王埽境内而專屬于汝等,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何不在此與黑夫決一死戰!?”

  張耳提醒項籍:“上柱國,在西河決戰,吾等輸不起……”

  尤其是楚軍,距離家鄉最遠,一旦敗北,幾無歸還可能。

  但就是這種逼到絕境的氣魄,才讓項籍打赢了鴻溝之戰啊!

  他肅然道:“夫戰,勇氣也,一旦吾等退卻,勇氣頓失。以黑夫之軍,合關中之卒,不出一年,其甲兵将倍于六國,到那時候,秦人兵臨邯鄲、濮陽、彭城之下,吾等才是真正的輸不起!”

  “可若在西河對決,黑夫,同樣輸不起!”

  “他一旦敗了,就将失去鹹陽,失去關中!”

  雖然是出于不服輸,不願退的單純想法,但項羽卻一語道中了六國現在的處境:西河之戰,大概是最後一次,雙方都輸不起的戰争了……

  他指出:“黑夫分兵乃是失策,雖有大批降卒及骊山徒,但不能全心信任,隻能充當偏師,其主力不過十餘萬人,與我相當。”

  “那以上柱國之見……”

  項籍一揮手:“焚毀橋梁,燒掉糧秣,破釜沉舟,殺牛羊飨士,就在西河,與秦人決一死戰!”

  “一戰定天下之勢,若勝,吾等可入鹹陽,焚秦社稷,報百年之恥,若敗……”

  項籍叱咤怒吼:“那也死得其所!”

  這話聽着霸氣,但卻可吓壞了衆人,在場的人,包括李左車、張耳、蒯徹都大搖其頭,覺得項籍太過意氣用事了,他們可沒有用三軍來賭博的覺悟。

  就連楚國的範增、項梁,皆老成持重者,也不置可否。

  軍議陷入了僵局,而就在此時,一個消息的到來,也徹底打擊了楚人在西河與黑夫決一死戰的決心。

  楚國的蕭公角趨行上堂,他頂着高高的冠,繞過嘈雜的會場,來到範增面前,将一封帛書交給了亞父,又小步退下。

  範增睜着有些昏花的眼睛,打開後,瞳孔微微變大,但還是将帛書塞衣袖,不動聲色地挪動腳步,來到項籍跟前,附耳道:

  “上柱國,壽春急報,黑夫令舟師自江東渡江擊我淮南,九江、東海告急!”

  ……

第0912章

江東子弟今雖在

  項籍等人接到的情報,來自千裡之外的淮南,由快馬疾車飛奔二十日,方才将七月初,江東北伐軍對淮南的攻擊傳至臨晉。

  而這場“渡江戰役”的命令,則是在黑夫攻陷武關,對秋收前奪取關中志在必得後下達的。亦是由快船沿丹水入漢,從夏口直入大江,順水順風千裡而至,傳到尉陽等人手中。

  看似都是發生了月餘之内的事,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黑夫的這場戰略大包抄,他對淮南的觊觎,早在一年前便開始籌備了。

  沒有人比吳郡守徐舒更加清楚這點,早在秦始皇三十七年末,黑夫還與王贲對峙于江漢之際,便對江東做出指示:增造大批船隻,囤積糧食,操練士卒,等待時機。

  “江東雖小,地方千裡,衆數十萬人,本侯以荊州五郡之民,以敵關西、中原之強,江東雖然不與敵交刃,也不必溯流載糧來濟,然仍需為此戰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