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第2頁)

  新上任的“奉常”陸賈坐在官署内堂中,手中的銀印已被他長久把玩,有了點溫度,其末端系着青绶三彩,分别為青白紅三色,這是九卿的地位标志。

  奉常的職責,便是掌管禮樂社稷、宗廟祭祀、朝堂禮儀、兼管文化教育,也統轄早已名存實亡的博士。其屬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藥、太醫、太蔔六令及博士祭酒。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禮祀一項,我便交予你來為我把關了!”

  這是黑夫原話,讓陸賈幾乎當場灑淚。

  一來是感激黑夫知遇之恩,他陸賈出身低微,不過南楚一窮士,又無斬将陷陣之能,竟能憑籍一張嘴混到這地位,着實不易。

  二來,為天下定禮,這是從孔子起,每個儒生的夢想啊,陸賈也不例外。

  陸賈深感任務重,昨日得了黑夫授命,今日便與前任奉常周青臣做了政務交接——老周雖然馬屁拍得好,但新九卿人選,首先考慮的是為北伐做出的貢獻。

  陸賈以說巴蜀、入漢中、監韓信軍定雍之功,封爵驷車庶長,又身為儒生,學識廣博,熟悉禮儀,自然比周青臣更有資格,于是周青臣隻能去做與九卿平級的禦史府副職——禦史中丞。

  之後,陸賈又與屬下太史胡毋敬,太祝叔孫通等人揖讓一番,眼下獨居内室,便開始思索起自己上任後,要做的事來。

  盡管在素來被诟病為“少禮”的秦朝,奉常地位大不如其他卿,但在陸賈心目中,它才是真正九卿之首。

  “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陸賈算是荀子蘭陵學派的後學,比起荀卿真正的傳人李斯、韓非、張蒼都學得有點歪,偏向帝王術、法家、數術百家學不同,陸賈研習的是荀子學問體系裡更偏向傳統“儒”的一面。

  他認為天、地、人道是一緻的,都是一種有秩序的規律,是共通的,在天曰“天道”,在人世間則曰“禮義”,乃是治國的最高法則。

  至于律法,不過是禮義的輔助罷了。

  所以先前陸賈才對黑夫說:“法令是用來消除邪惡,而并不是用來規勸善良的。”

  但還有後半句他未言:“曾參、闵子骞非常孝順,伯夷、叔齊非常廉潔,難道是他們怕死才這樣做的嗎?是教化使得他們這樣做的。”

  此言不是陸賈臨時想的,而是在奔波各地,替黑夫遊說巴蜀之際,根據他所見秦政之蔽,所知三代得失,寫的一篇文章裡的——至于這些文章以後是叫《陸子》還是叫《新語》,他還沒想好。

  總之在陸賈看來,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舉措太衆、刑罰太極故也。殊不知事逾煩天下逾亂,法逾滋而天下逾熾,兵馬益設而敵人逾多。

  眼下陸賈成了定禮之官,少不了摩拳擦掌,欲加重“禮”在國家治理上的分量。

  但陸賈追随黑夫數年,深知這位行伍起家的武忠侯,受秦制熏陶頗深。

  連先前軍中儒生提議的進入鹹陽後“廢苛法而隻約三章”也斷然拒絕,甯可選擇漸漸改動,所以,絕不可能立刻廢法崇禮。

  隻可能是援禮入法,使得禮、法合壁,用一種人情世故的柔軟,彌補法家太過剛硬的缺陷。

  “不能急,還是得從亟待解決的事上入手。”陸賈如此想。

  那為政第一件急事是什麼?自然是正名,定下朝堂秩序禮度!

  陸賈開始掃視手中的一份新鮮出爐的名單:新朝堂三公九卿諸官表。

  如今天子缺位,大秦的最高統治者,無疑是武忠侯黑夫,他以太尉職攝國事,代行天子之政。

  接着便是右丞相李斯,左丞相常頞。

  這裡卻有個小插曲,因為先前陸賈入蜀,遊說常頞以蜀郡叛北投南,最終陸賈巧舌如簧,靠着一個“右丞相”的承諾,以及胡亥的昏招,使常頞同意舉事。

  眼下關中已定,黑夫一邊讓部将入蜀,準備接管郡縣,一邊信誓旦旦地寫信給常頞,以攝政的資格,拜其為徹侯。又說李斯年邁,在高位上坐不了多久了,隻要常頞來鹹陽,便立刻讓他當右丞相!

  “豈有右丞相而不居國都者?望君速速北上,共整朝綱。”

  黑夫言之鑿鑿,其實是想順便解決蜀郡這一遊離在他勢力外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