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第3頁)

  黑夫念道:“如今六國餘孽禍亂關東,欲掃平之,自不能靠苑囿中的麋鹿仙鶴,隻能是足兵、足食,故苑囿可廢,以其地立縣鄉,安置有功将士及獲釋刑徒屯田!”(見924章)

  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啊。

  隻是有的人啊,不知被什麼蒙了眼。

  看不到有功将士,隻看到“刑徒”兩字了,他們群情激奮,指着黑夫,滿口皆是:

  你想毀了中國電競嗎?

  “實際上,分田也是有三五九等的。”

  黑夫說道:“就像大秦的戶籍,有民籍,有市籍,有隐官籍,有刑徒籍。”

  “我釋放刑徒,其實隻是将他們從毫無自由的刑徒,提到了有一定自由的隐官籍。地位高于隸臣妾,卻低于庶民士伍。”

  “而這些刑徒,也不是人人都能分到地,隻有原籍為秦地的三萬馳刑士才行。他們在西河之戰裡,為我轉運糧秣,出了些許勞力,且将來面對六國,也不會起異心。至于其餘來自六國的刑徒,仍由少府集中管制,作為隐官籍,分散在各地耕作官田。”

  “而上林地區廣袤三百裡,可分成三縣。”

  “一縣用來安置三萬本為秦人馳刑士及其家眷,種的田土,收獲的大半,都得交租,基本隻能留夠口糧,其餘統統要上交官府,幾無餘财。但他們至少能吃飽,也少了做刑徒時的折辱重役,但青壯在春耕後,依然要入伍為士卒。”

  說白了,就是農奴,民屯。

  “想要真正變成民籍,三萬馳刑士得按照秦的老規矩,在戰場上殺敵立功,斬首者可為士伍,再斬首方能為公士。”

  “另外一縣,則安置南陽、藍田降卒中,那些本無田土的人,大多數人都欲歸鄉耕耘舊土,願意去上林中辟土開荒的不過萬餘,多是家中庶子,彼輩就是民籍,能享受五一之租。”

  “至于北伐軍将士,他們分到的餅更甜,更香。”

  “将尉們得了大量金銀器物、漆器禮器,至于中飽私囊的,更不知凡幾,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不過分的,都未曾追究,誰沒有私心呢?”

  說到底,他手下,仍隻是一隻封建軍隊。

  “彼輩升得爵位應得的田土,主要分在南郡、衡山兩處。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啊,比起留在關中,将尉們更願意回故土去。兩郡相比于關中,仍是地廣人稀,那些湖泊水濱的曠野之地,足夠好好開發一番了。”

  “而普通士卒,除了私自揣囊中的,治粟内史和少府擠出來兩萬萬賞錢,也叫十萬人分了,不算多,但更多實在沒了,少府不足,我還從自家腰包裡掏了千萬。”

  “此外,衆人按照自願情況,往後願意留于關中的單身士卒,則按照功績得到熟田,都是大亂之後,某些負隅頑抗的關中人,将被剝奪土地田宅,免租三年。至于欲還鄉者,也是在南郡、衡山分土,免租三年。”

  “當然,這些傳謠之人,都被以诽謗罪抓起來了。”黑夫哈哈大笑。

  “倒也未曾嚴懲,隻是讓他們代或釋刑徒們幹點勞役,好好學習悔過一番。”

  葉子衿有些心疼黑夫,為政不易啊,她笑道:“朝堂上抨擊良人的禦史們,倒是平安無事。”

  “禦史們與民衆不同,對新政的具體舉措清清楚楚,但他們,還是要反對。”

  黑夫聽到妻子在為他打抱不平,遂大笑起來:

  “因為禦史這種東西,本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的。”

  “他們不論對錯。”

  “誰是當權者,便反對誰。”

  “商鞅改革時他們反對商鞅。”

  “魏冉當權時他們反對魏冉。”

  “呂不韋執政時他們又開始反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