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第2頁)

  “這可不容易。”葉子衿為夫君擦去嘴角的小塊餅屑,直接放進自己唇中。

  “尋常人家,往往富不過三代,有家有國者,常常是将餅越做越小。”

  周朝就是典型的例子,周公分封親戚至邊地,讓百裡之周,十數萬周人富有天下,結果子孫沒領會周公的要意,造成尾大不掉,最後連王畿都為親戚瓜分,周王得借債度日……

  黑夫颔首:“确實不易,放眼古今,能将餅做大的,也就周公、管仲、商君、始皇帝數人而已。”

  隻可惜,秦始皇有善始而無善終,他使用蠻力,将餅攤開,想囊括宇内,但最關鍵的中心地區,每個人分到的餅反而變少了,可不得個個跳腳罵娘?

  攤餅,也是要巧勁的。

  黑夫持刃将餅剖開:

  “所以,若暫時沒法将餅做大,如何分餅,就成了關鍵。”

  “這也是有竅門的,其一,叫做‘慷他人之慨’。”

  一邊說,他一邊将妻子盤中的餅拿走,放到自己面前。

  “将他人手中的餅搶來,分給自己人,以及那些可争取的人,讓他們對你死心塌地。”

  葉子衿領會了:“良人在膠東便做過,将諸田的餅搶來,分給晏氏等小族、闾左貧民,以謀得人心。又将餅做到海東,讓商賈能分其利。如今關東皆叛,唯膠東至今獨守,庶民、商賈為了守住分到的利,擁護陳平、曹參,雖是他二人之功,但還是靠良人打下的底子。”

  “不錯。”

  這種做法,用後世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但道理不能死闆硬套,秦時的土地矛盾和後世大為不同,關東六國還有“封建殘餘”,田氏那樣的大貴族還占有大量生産資料,借勢打掉,足夠讓膠東各勢力都吃飽。

  但在秦地,商鞅變法,其實已經摧毀了大部分的人身依附,自耕農不必向領主、貴族再納一層租子,而變成了直接向官府交租,哪怕是軍功世家如王、蒙,真實占有的田土,其實也不大。

  換言之,大政府的秦朝,其實隻有一個地主,那就是官府。

  放眼天下,也隻有一個大土豪,那便是皇帝本人!

  皇位缺席,黑夫也夠狠,遂将少府,也就是皇帝的私産給分了……

  苑囿、财貨,甚至是宮女,過去隻屬于一人的,被悉數瓜分,北伐軍将士、降卒、刑徒皆有澤陂。

  禦廚、禦醫、織室,這些原本隻為皇室服務的人,也被黑夫打發出去賣人情,在西河做一場政治大秀。

  這世上最爽的事,莫過于慷他人之慨後,得到利益的人卻對你感恩戴德。翻手覆手,數十萬刑徒,數十萬西河人,内史地區三分之一的人口,至少在口頭上,已經奉黑夫為“父母”了。

  “分餅的第二竅門,叫‘不患寡而患不均’。”

  黑夫起手落手,将剩下的餅分成了平均的三份,問葉子衿道:“你來鹹陽時,一路上可聽到謠言了?”

  葉子衿搖了搖頭:“妾隻聽到了歌謠,西河人贊美良人的歌謠,說彼為赤子,而君為父母。”

  黑夫卻搖頭:“父母對子女,其實也有偏愛,何況是掌權者對芸芸衆生?”

  “聽聞刑徒得分地,外面遂有不少謠言,說我欲分秦土予刑徒,是要在秦人口中奪食,不少人,義憤填膺呢……”

  黑夫這些話不知對誰說,也隻是有妻子才能吐訴一二了:

  “上林苑本皇帝之私苑,任何人無從染指,連擅入都會被處死,分此野地,侵犯了誰的利益?那些傳謠者的利益?根本沒有,他們隻是覺得,昔日低人一等的刑徒,如今竟也能得到授田,實在是萬萬不該,于是便開始大呼不均了。”

  “可實際上,我的政令上,原文如下。”

  黑夫念道:“如今六國餘孽禍亂關東,欲掃平之,自不能靠苑囿中的麋鹿仙鶴,隻能是足兵、足食,故苑囿可廢,以其地立縣鄉,安置有功将士及獲釋刑徒屯田!”(見9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