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第2頁)

  “我聽說過你。”

  樓煩钺卻沒被“大王”的稱謂吓倒,他冷笑道:“一向仁義的公子扶蘇,會做出乘吾等外出圍獵時,劫我婦孺的事來?”

  “是誤會。”扶蘇澄清道:

  “吾等本以為,占據平剛的是南竄的東胡人,豈料竟是樓煩,好在并無太多傷亡,汝等部衆家眷也安好。”

  劉季補充道:“畢竟塞外引弓之民都是氈帳騎射,難以分清。”

  樓煩钺卻提高了聲音:“東胡人打的是黃罴旗,樓煩人打的是鹿旗,數百年前便是如此,隻要是在草原上的人,豈會認錯?”

  樓煩,這是一個古老的邦國,周時便已存在,也說不清自己的源頭究竟是周王分封的諸侯,還是遷徙到冀州北部的戎狄。反正到春秋結束時,樓煩已在晉西北立國,以其兵将強悍,善于騎射,成了一方之霸。

  甚至讓趙武靈王心生忌憚,學着樓煩人的戰法,搞起了“胡服騎射”。

  後來,樓煩被強軍後的趙國打敗,但趙武靈王是個胸襟豁達的人,他非但沒有屠戮驅逐樓煩人,反而将他們整編,緻其兵,使得衆多的樓煩強兵悍将,以“雇傭軍”的形式加入趙軍,斬首得賞,也有部分樓煩人不服約束,逃到塞外,李牧抵禦匈奴時,雙方軍中都有一部分樓煩人。

  待秦滅趙後,認為聚集在雁門郡的樓煩人是一支不安穩的力量,遂将其一分為二,一部分圈在雁門郡樓煩縣,一部分遷到燕西的上谷郡,在燕山北麓生活,亦稱之為西部樓煩與東部樓煩。

  秦始皇帝死後,天下大亂,尤其以燕代地區最為混亂,東胡、匈奴、燕國、代國、趙國、扶蘇多方勢力在此角逐。

  雁門郡樓煩縣的西部樓煩遊走在各勢力間,幹起了雇傭軍的老本行,他們先接受匈奴冒頓大單于“樓煩王”的封号,又做了代王韓廣治下封君,接受趙國廣武君李左車的雇傭,甚至還派人渡河去上郡,與北伐軍前鋒的韓信接洽。

  東部樓煩想法則簡單多了,他們重獲自由後,隻想找一處安甯的地方,過半耕半牧的生活。

  恰逢控制右北平郡的“燕國”在東胡攻擊下,放棄了其北部地區(河北承德一帶)。本來可遷徙入其内的東胡卻因匈奴的打擊而崩潰,餘部向東北逃散。随着匈奴單于又帶着大部隊西擊朔北,右北平北部,竟出現了數百裡空地……

  東部樓煩的帥長樓煩钺便瞅準時機,秋初時從燕西一路遷徙過來,占據這片即可農耕,也有豐沛牧草過冬的地域,不客氣地住進了平剛縣。

  卻不料好日子還沒過多久,便被打破了。

  “我隻是初入燕代,故不知。”扶蘇依然重複着這說辭,這讓婁钺有些不耐煩了。

  “如何才肯釋吾等族人?”

  樓煩钺很想和對方大戰一場,但扶蘇此次西來顯然是有所準備的,麾下數千遼東遼西民兵騎從,硬碰硬的話,僅有兩千青壯的樓煩人占不到便宜。

  他猜測扶蘇的要求是什麼,臣服?退出右北平?亦或是做他手中的劍,斬向燕代,就像趙武靈王曾要求的那樣。

  “沒有任何條件。”

  扶蘇卻高高舉起手,他身後,數千遼人騎從從平剛縣中陸續撤出,往東南而去:

  “吾等隻是路過此地,既然誤會解除,即刻便撤出平剛,将樓煩族人,連帶這座城邑,都留給汝等。”

  “但若心中誤會已釋,不如仔細想想,以樓煩數千之衆,占此膏腴之地,匈奴在外,燕代在内,内外逼迫時,可能長久?若願與我談談,便去南邊二十裡外,我軍大營處見。”

  ……

  “大王,何不将樓煩人舉族扣留?逼迫其向大王效忠?”

  平剛縣城留在身後,麾下一個遼騎将十分不解。

  “強迫的忠心,是僞忠。”

  扶蘇卻有自己的看法。

  “用錯的方式,也得不到正确的結果,隻會是南轅北轍。”

  “所以我起兵以來,逐東胡,保遼東,隻做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