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第5頁)

  還有北伐軍的士卒們,他們則在軍吏旗号下練習變陣——從坐陣變為立陣,結成最簡單的小方陣,十多個小方陣又結成大方陣,從慢走到小跑,要盡量保持陣型不散開,維持足夠的沖擊力……

  更遠方的塬上,則是一片煙塵,是黑夫從北方調來的北地良家子及灌嬰等,在整合各路騎兵,加以訓練,或開弓遠射,或持矛沖鋒……

  類似的場景,在戲下大營十餘裡開闊地上随處可見。

  “如何?”黑夫問郦食其。

  郦食其是有些震撼的,好似見到了十幾年前,橫掃魏國的那支秦軍……

  他由衷地誇道:“雄壯無比,無怪能橫行天下,不論楚、魏、趙皆不如也。”

  黑夫卻道:“我讓你來看彼輩,不是為了炫耀以此衆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嗯,不是嗎?

  黑夫搖頭:“而是為了告訴你,北伐已經完成,我給彼輩換上了新的名号,從現在起,不論是過去的北伐軍、故秦軍,還是新征募的西河兵、河東兵,都有一個相同的名号,汝可知彼輩叫什麼?”

  “不是秦軍?”郦食其揣摩着黑夫的意思。

  黑夫哈哈笑道:“俗諺道,舊瓶裝新酒,可一般人隻看瓶,不看裡面裝的是何物,過去是鹹的,往後也以為是鹹的。”

  “不過刷了一層漆,很多人便認不出來了。”

  “而隻要騙着他們喝第一口,發現是甜的,彼輩便不會再在意裝這湯飲的,是陶瓶還是漆瓶。”

  “就像這大秦還叫大秦,但說了算的是,不再是秦皇帝,而是我這夏公,諸夏之公,也不知能否讓關東人更願卸甲來降。”

  郦食其贊道:“夏公深思熟慮……”

  黑夫道:“而為了不讓關東百姓再度生出敵對之心,彼輩雖是秦軍,但又不能叫秦軍。”

  “而叫‘定一軍’!”

  郦食其明白了:“昔日,梁襄王問孟子,天下惡乎定?孟子對曰:‘定于一’……”

  黑夫道:“然,孟子雖然說了很多錯話,但此言卻讓人拊掌而贊,天下欲定,百姓欲安,唯有大一統一條路!”

  郦食其壞笑起來:“但孟子的回答卻是,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定于一!攝政又不肯給六王承諾,又想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否……”

  “我不欲做仁義之師,隻求以武止黑夫卻道:

  “事到如今,不殺人是不行了,隻有燒盡雜草,才能好好種莊稼。區别隻在多少少殺,而這不決定于我,而決定于六王豪傑們。”

  “吾甯可為一統而多殺,也勿要靠妥協使六國延續而少殺!”

  此言冰冷如刀,郦食其算是明白,黑夫為何能一路取得勝利了。

  此人的心,夠狠。

  他确實沒選錯人。

  “郦食其,汝之性情膽識,倒是極對我胃口,我也給你交底,日後遊說之時,好有分寸。”

  “第一,那些願意倒戈降我的各地豪傑們,可暫為其故鄉一縣之令,我隻派遣縣丞去佐政審案。”

  和秦朝剛統一時一樣,黑夫可沒有那麼多官吏重新分配到秦吏幾乎被殺盡的關東各地,派了也是被當地人架空,這種“自治”的局面,得等鹹陽新學室第一批人畢業才能得到改善。

  “其二,願意投降的六國反王,我甚至可以答應,削其爵為侯,與其親信,遠遷九州之外的嶺南、西域。”

  “其三,消滅六國之後,六國當地的士人,比如你,可以參與到新的官府中來,不會被排斥在外,而以識秦字者優先。各地豪長氏族,其子弟可送入學室,通過考試的,也可為官。表現優異者,甚至能來鹹陽進入朝廷,參與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