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第9頁)

  好在攝政愛民如子,不但發宮中禦廚、禦醫來赈濟西河,還安排百戲來慰問演出,一出《戰西河》看得西河之師全體将士怒發沖冠,早日對六國開戰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過去數月時間,心懷報仇的衆人被集中訓練。

  而今,複仇的機會終于來了。

  “西河之師作為踵軍前鋒,将率先渡河!”

  當内史東部都尉董翳宣布這消息時,整個西河之師都沸騰了,這是真正的聞戰則喜。

  但并不是每個都能歡天喜地,最終董翳隻選了三千人,原因是他們會水性不錯……

  三千人在渭南的戲下接受訓練,其餘人則裝作駐于西河,實則一點點往封陵渡轉移。

  今日開戰在既,當董翳在将士中間巡視時,在後續部隊裡,就有不少人都向他請戰。

  “都尉,我已精通泅水了!讓我也入踵軍罷!”

  “我亦然!”

  雖然這所謂的精通,不過是幾下狗刨。

  董翳面色一闆,對這些渴望複仇的家鄉子弟道:“汝等不過後至東岸半個時辰,難道六國群盜還能被前鋒殺光不成?”

  “這可不一定。”一個臉上帶疤的壯年冷冷說道,他是董翳遠方親戚,名董川,本在故秦軍隊裡做小吏,父母皆死于臨晉之屠,董川回到故鄉後,差點在被燒成一片焦炭的家宅廢墟前哭死過去。

  他随後婉拒了董翳讓他做親衛的指令,甘心加入死士營,終日練習攻戰技藝,此番則作為第一批渡河的死士,與其他八十人一般,皆早已将劍磨的铮亮。

  “軍心可用。”

  從頭走到尾,夜色将至時,董翳一共接到了上千個請加入的踵軍的請求,他明白,這就是西河人最銳利的時刻……

  一邊讓人盯着營帳處的刻漏計算時間,董翳則站在高岸上往東南方看。

  此時此刻,蒲坂、龍門的佯攻已經開始,這會将魏軍主力和趙軍援兵牢牢拖在那,對發生在南方的事雲裡霧裡。

  而當夜幕降臨,遠處的封陵渡口亮起璀璨的烽燧巨焰,更是西河之師行動開始的暗号!

  “韓信佯攻的聲勢要大,還真足夠大啊。”董翳心中暗道,又讓人挨個部隊去傳話:

  “放筏,過河!”

  随着董翳一聲令下,在渭南受訓的三千前鋒立刻起身,扛着一個個羊皮筏子來到河邊,扔進水裡。

  這是北地良家子跟胡人學的渡水方式,革囊用的是羊皮或者牛皮,将牛羊宰殺之後,用刀從脖子割開一個小口,插入細管向皮中吹氣,使皮肉之間産生氣流,再用力捶打羊皮,羊皮就會與羊肉分離。

  割下羊頭與四肢,然後将羊皮從頭部向下撕拉,羊皮便會完整地剝落下來,隻要将頭部、四肢及尾部的孔洞紮緊,最後再向皮囊中吹氣,羊皮就膨脹為鼓鼓的革囊。這種單個的革囊,可以供一人藉之渡河,若将數個革囊綁在一起,甚至可以承載木筏,同時讓許多人飄浮過去,且不會發出太大聲響。

  三千人已在渭水邊訓練過一段時日,學習如何吹囊,如何泅渡,不一會,便順利地将各自的革囊吹滿,一個個挂在胸前,亦有數個革囊承載的木筏統一運送兵器。

  第一批強渡的是水性最好的八十人,八個筏子,董翳特地為他們壯行,一個個碗中倒滿一盞西河最濃醇的烈酒,他們接過酒後,一飲而盡!

  然後沒有摔碗,沒有氣勢如虹的高呼,隻是默默擦去嘴角的酒液。

  朔風凜冽,寒風刺骨。任誰站在這江邊,都會有點兒發抖——或因為冷,或因為怕。

  但這八十人,卻是因為興奮。

  “還記得《戰西河》裡最後一幕麼?”

  方才那個揚言要“上岸就殺光六國群盜”的疤臉漢子董川忽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