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第2頁)

  蘇離倒是喜歡說實話:“大秦律令有明文,故不敢越矩!”

  黑夫搖頭:“我倒是聽說,過去數月,項氏,申陽允許汝等衣絲帛啊,申陽待汝等不薄,為何要殺了他?”

  白給連忙解釋道:“楚人欲分裂山河,若是小國林立、交通阻塞、關稅無度,必傷商賈,吾等深知大義在夏公處,而項氏乃是楚敵賊子,自是支持夏公能一統天下!”

  蘇離卻隻是一笑,仍然說了大實話:“我之所以厭惡申陽,是因為他借了我家的債,說好三月歸還,卻逾期不還,還想再要一些錢糧,更欲以武力逼迫,于是蘇氏無奈,隻好先行下手了……”

  這麼硬核的借口?黑夫被此人的直爽給搞得有些好笑。

  但對蘇氏來說,這好像是常事。

  蘇離振振有詞地說道:“當年周天子欠債,家父一樣将他追到了高台上躲避!還指着高高的債台對我道:‘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哪怕天子也如此,此乃為人之信也,為人若不信,與禽獸何異?’故蘇氏之債,不容拖欠!”

  白給連忙咳嗽一聲道:“不錯,申陽言而無信,又與夏公為敵,為免洛陽百工商賈受刀兵之苦,百年積蓄毀于一旦,吾等才行了那下策……”

  黑夫點了點頭:“今日召汝等來,卻是為了相同的事。”

  他笑道:“借糧!”

  “白氏自當盡力!”白給立刻表态。

  蘇離卻反問黑夫:“敢問攝政,借多少。”

  “每家十萬石,若無粟稻,菽豆亦可。”

  二人對視一眼,有些遲疑,但還沒到欲哭無淚的程度,楚軍撤離時,雖然白搶了一些,申陽又“借”了一部分,但兩家還有些積蓄。

  但這麼大的分量,也足以将兩家的存糧,掏空了。

  “借多久?”

  盡管言語有些怯怯,但商賈生來就是要讨價還價的。

  黑夫一揚眉毛:“怎麼,汝等信不過官府,還想将本攝政,也逼到債台上不成?”

  “小人絕不敢如此啊!”白給已經吓得跪地了,蘇離也跪了下來,但還是擡起脖子:

  “國無信則亡,攝政豈是那種會為了蠅頭小利,而短視到毀己信譽的人?為了攝政信譽着想,吾等還是得問清楚了。”

  “攝政要借多久,如何還?”

  此人倒是有幾分膽色,不愧是三蘇的後人。

  黑夫放緩了語氣:“糧食換成同等的鹽,汝等持鹽引,自行去河東運輸,自行售賣。”

  這已經是批發價了,但以黑夫現在對地方的掌控力,重新派人去經營鹽業,收益還不如售賣部分經營權。

  這是黑夫在膠東搞過的鹽引制度,如今照搬到中原來了。他前幾天接見了河東的猗氏,猗氏家主希望能按照傳統,出巨資承包一個小魚塘——解池。

  但黑夫沒答應,隻肯給他限量的經營權,拿糧食換鹽引,如此便能省去運輸和行政的大筆開銷。當然,官府仍會以平價,直供給地方一半的鹽,也不必擔心商賈提價太高。

  但洛陽的兩家大商賈對鹽的興趣,卻沒有猗氏那麼大,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其他法子。

  白給道:“十萬石,白氏願無償奉上,隻望能在洛陽繼續經營谷物、肉、糖等物!”

  除了糖外,這些在東西周和呂不韋時代被允許的經營,在秦始皇帝親政後,卻一刀切地禁止了,改為官府統一專營。

  黑夫并未直接同意,這節骨眼上,糧食貿易是決不能松手的。

  而蘇氏,也有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