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第3頁)

  “一批東過丹水,使之入白陉……”

  這些趙卒像是驚慌失措的群鳥,往熟悉的方向飛——越過太行,回家去,而歸鄉最近的路,隻有兩條。

  “我軍發兵各五千,乘其後,使諜混在其中,看看能否一舉奪取天井關、孟門塞兩處險隘。”

  太行陉、白陉,分别是太行山第二、第三陉,是上黨通往河内郡的通道,是時候奪在手中了。

  據韓信所知,河内郡趙軍不過萬餘,卻得防守太行三陉,又得照顧漫長的大河北岸,提防東門豹部強渡。最要命的是,河内人可是當年幫秦打赢長平之戰的關鍵,被視為“新秦民”,是秦大大的良民。

  眼下趙魏弱勢,河内就多了很多想要投秦的勢力,已被郦食其串通過一遍,就連司馬卯本人,也在兩可之間……

  用降卒帶去“趙軍大敗”的消息,再奪取兩陉,給司馬卯點壓力,迫使河内投降,或者配合東門豹攻取此郡,讓三河徹底連成一片。

  “最後一批,往北,出長平關,縱其去往長子。”

  韓信會以主力緊随其後,以潰散的趙卒為前鋒,即便李左車想來上黨拼死一搏,首先要面對的也是毫無秩序,讓人頭痛的己方潰卒,韓信巴不得他來摻這趟渾水。

  就算李左車不來,占領上黨後,韓信也完全占據了優勢,北可圍攻太原,南可取河内為後方,東可直接攻破壺關,進逼邯鄲……

  至于饑腸辘辘,衣食無着的降卒會對地方造成何種破壞,他們一路奔波又會死去多少?這不關韓信的事。

  他關心的是彼輩逃亡的過程,能給自己省多少事,創造多少戰機,最後,就算隻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回到趙國本土,也足夠讓整個邯鄲人心大亂了。

  比起恐懼,僥幸之心在戰争裡更為緻命!

  韓信的計劃總算得到了羽翼營的贊同,他們會負責具體操作,這時候都尉趙衍卻道:

  “将軍雖是好計,但這麼大的事,恐怕要回信去鹹陽,請示一下攝政為妙。”

  “沒時間了!”

  韓信卻斷然搖頭:“攝政拜将時,曾親操钺持首,授我其柄,曰:‘從此上至天者,将軍制之。’複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從此下至淵者,将軍制之。’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止。”

  “戰機稍縱即逝,而軍糧日益空虛,往返鹹陽一趟,形勢将發生巨變,韓信隻能當機立斷!”

  越是如此,作為韓信一手提拔的親信,趙衍越是憂心忡忡。

  在趙衍心裡,他提議殺俘,除了消除後患,讓大軍可以輕松上路,完成奪取上黨的計劃外,還可以讓韓信自污!

  他當時未敢說出來,但心裡卻暗暗嘀咕道:“當年攝政不也是靠着在膠東殺作亂的齊人,才得到秦始皇帝徹底信賴的麼?”

  在趙衍看來,韓信少年得志,又在河北獨自掌軍,麾下八九萬人,連勝兩場,都快有封徹侯之功了,往後恐怕功高難賞啊。即便攝政再信任他,朝中也該有小人诽謗了,不如通過殺俘,以示自己絕無在河北擁兵自重,收買人心的打算……

  可眼下,韓信倒是挑了一條最容易讓趙軍鬥志瓦解,能以最小代價滅亡趙國的法子。

  但也最容易被诟病成“收買人心”。

  見韓信心意已決,趙衍暗暗歎了口氣,告退了。

  “韓将軍啊韓将軍,你還真是一點都不為自己考慮啊……”

  ……

  計劃定下了,去疾卻望着眼前丹水谷地,有些怅然若失,據說這裡埋葬了四十萬條性命,雖然現在刨出來的好像沒那麼多。

  “當年武安君是否也該這麼做?”他忽然說道。

  韓信一愣,旋即笑道:“那是四十萬。”

  “而這是四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