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第3頁)

  “汝帶萬五千人,向東撤離,去鴻溝東邊!”

  項聲聞言既松了口氣,卻又有些遲疑:“鐘離将軍,我軍不守荥陽了?”

  “此為客地,不利于楚軍。”

  鐘離眛知道,過去一年楚國在河南、梁地的統治并不順利,盡管地方上的實力派暫時屈從,為楚縣公,但百姓怨望,不肯盡力。

  楚軍還是得在楚國本土打仗,才能得到民衆擁護,才有以寡敵衆的可能。

  “更何況,秦軍已占河内,完全可渡河入荥陽,斷我後路,以二十萬大軍攻之,留兩萬人守,和留五千人守,并無區别,陷落是遲早的事,與其坐困,不如分兵離開。”

  “那你呢?鐘離将軍不一同撤離,坐困危城,該如何保全?”

  “不必擔憂,黑夫不舍得攻陷此城,更何況,我有我的打算。”鐘離眛笑道:“更何況,我答應上柱國會守在此處,便不會輕退。”

  項聲了然,涕淚再拜:“我必告知于上柱國,發兵來救!”

  鐘離眛卻搖了搖頭:“不,荥陽救不得,你若能去到鴻溝以東,便告訴兩位項将軍,荥陽死地也,黑夫是想通過圍住我,然後吸引楚軍主力來救,好畢其功于一役!”

  “故萬不能救也!”

  在鐘離眛看來,這是一個緻命的陷阱,而他和項聲、兩萬将士,就是現成的餌,且以項籍的脾性,明知是陷阱,也很可能會來硬碰硬……

  所以鐘離眛得避免這悲劇發生。

  “我會堅守至少十五日,為上柱國的計劃赢得時間,不論是撤兵,還是擊秦偏師!”

  而鐘離眛真正想做,并希望能徹底改變戰局的,還有另一件事:

  “我當年在安陸沒做的事,現在做,也還來得及!”

第0992章

大蟒

  四月初,天氣漸熱,一如中原的局勢,随着攻勢的發動,黑夫已進軍至成臯。

  成臯就是後世的虎牢關,此地乃洛陽東門戶,黑夫将指揮所和羽翼營都安置在此,可就近指揮荥陽之役——過去數月,梁地的楚軍項梁部也曾以“十八路”縣公來進犯成臯,然秦軍更衆,且成臯以西守東占盡優勢,楚軍人心不齊,未取得什麼便宜,如今更采取了守勢,戰線在慢慢向東推進。

  李必、駱甲等人所率的秦軍前鋒三萬人已度過汜水,包圍了荥陽,荥陽東有鴻溝通淮泗,北依邙山臨黃河,南面遙望京索,西過成臯接洛陽,地勢險要,為南北之绾毂,東西之孔道,怎麼看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秦軍也按照黑夫的要求,在荥陽擺足了架勢,又是樹立攻城器械,又是清掃周邊的楚軍據點,并截斷了荥陽與大梁的聯系,看上去來勢洶洶,可實際上,卻隻用了三成力。

  這一點,黑夫一方的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攝政起用的将領,如李必、駱甲、楊喜等,不僅是昔日降将,還是西河之戰中,被項籍擊敗的人啊……”

  羽翼營的陳恢對此的解釋是:“春秋時,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曾于崤之戰喪軍辱國,身遭俘虜,晉人以為,秦穆公必怨此三将入于骨髓,若此三人歸,必烹之。然秦穆公覺得罪在于己,卻不殺三人,反而複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希望彼輩能悉心雪恥,最終在王官之戰大敗晉師,一雪崤之恥。”

  “不戮敗将,使之戴罪立功,此秦之古制也,始皇帝不殺李信、蒙恬,方有其在塞北協助攝政夏公,北逐匈奴之舉,若似楚人一般,敗者或死于斧钺,或畏罪自戮,又豈能總結成敗,以免覆轍呢?”

  他們羽翼營存在的目的,就是總結以往戰役的經驗,因何而勝,為何而敗,這些“敗軍之将”的經驗,便是很好的素材。

  “李必、駱甲自從在西河走了項籍,便一心雪恥,為西河人複仇,常居于軍營,休沐不歸,與士卒同衣食,日夜操練,方有今日軍容一新。”

  不過掰扯這麼多,陳恢也明白,攝政原模原樣起用半年前西河之戰,被項籍擊敗的幾個手下敗将,除了讓他們知恥後勇外,就是要讓荥陽看上去有一線生機,以吸引楚軍援兵來救荥陽。

  黑夫甚至還要求,但凡發現荥陽出去的求救使者,殺九放一。

  但前鋒李必部禀報的消息卻讓黑夫驚愕:荥陽守軍本有兩萬,卻在秦軍抵達前撤走了萬五千人,而這麼多天過去了,城内連一封求救信都沒往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