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第4頁)

  白登之圍第二天,秦軍平城之兵不顧一切來救援,為冒頓擊退。

  白登之圍第三天,山上不見了炊煙,想必秦人糧食已盡,取暖的木頭也沒了,喝水隻能靠積雪,而就在這時,一封來自白登山的信,徹底打消了冒頓的疑慮,讓他确定,黑夫必在此山之上!

  使者名叫趙堯,他神情頹唐,哆哆嗦嗦,向冒頓獻上了據說是夏公親筆所寫的一封信。

  大概是追擊得太急切,秦軍居然連紙張都沒帶,隻能以簡牍文書,那一尺木牍上,是自從匈奴與秦打交道後,秦人前所未見的謙虛言辭:

  “大秦攝政夏公,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

第1024章

我要拿你的頭蓋骨當碗使!

  這是秦與匈奴的第一封“國書”,冒頓雖然看不懂上面的字,隻能通過翻譯知曉其内容,但亦翻來覆去看了很多次,摸着它,告訴自己這是真的。

  放下木牍,冒頓冷笑道:“當年讓陳平遺書離間我與頭曼時,黑夫恐怕不會想到有一天,竟也會以弱者口吻,來像他想絕滅的匈奴求饒罷?”

  多年的夙願,終于得報,看着舊日敵人求饒,這便是人生在世,最快樂的事啊……

  “願寝兵休士,除前事,定盟約,以安邊民,世世平樂……”

  上面的内容,無非是希望不要二主相困,在此兩敗俱傷,隻要匈奴願意退兵,秦也願意撤到南方,保留代國,讓其作為匈奴的藩屬,以及兩個帝國的緩沖帶……

  而更有意思的事還在後面,平城方面在強攻解圍未果後,竟也派使者來,不但遺書于冒頓,甚至給他新納的阏氏也帶了禮物。

  “服繡袷绮衣、長襦、錦袍各一,比疏一,黃金飾具帶一,黃金犀毗一,繡十匹,錦二十匹,赤绨、緣缯各四十匹,胭脂五盒……”

  這些中原織物、胭脂十分漂亮,搞得來自蘭氏的阏氏心花怒放,還真在冒頓耳邊吹風說什麼:“兩主不相困。今得秦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夏公亦有神,攻之不易,單于察之……”

  冒頓點了點頭。

  然後甩手就給了這不知道自己位置的年輕女人一個大耳瓜子!

  他冒頓,會因為一個女人的話,而影響判斷?

  “真是不懂事。”

  冒頓将哭哭啼啼的年輕阏氏趕了出去,開始懷念起自己前兩個“懂事”的阏氏了。

  也不知她們在北海過得怎麼樣,看來,是時候送第三個阏氏過去陪她們了。

  但這件事,讓冒頓對自己取得優勢,更加深信不疑:

  “居然已經到了希望阏氏遊說我,希望我解圍的程度,看來黑夫果在白登山上,秦人是真的怕了!”

  于是冒頓派人對來送信的秦使趙堯反複打聽,尤其是關心夏公的飲食。

  從趙堯嘴裡再度确認了黑夫的确在山上,且如今白登山秦軍糧食已絕,秦卒又凍又餓,趙堯是空着肚子下山的,更别提普通兵卒了。

  冒頓很和善地讓趙堯大吃了一頓羊肉,讓代人幫自己書以回信。

  用的是寬二寸的木牍,及印封皆令廣大長,且倨傲其辭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夏公無恙。”

  冒頓在信裡,表示自己也是迫于無奈才對秦反擊,畢竟代王認了自己當爸爸啊,兒子被欺負了豈能坐視不理?若秦願意退出代北,不再侵犯,兩國可如黑夫所言,結為兄弟之邦。

  “夏公若稱書意,歃血,則匈奴可解圍之一角,令夏公南歸。事後明告諸吏郡縣,使無負約,各遣質子,有信,敬如夏公書……”

  不止如此,還讓人帶着十幾頭牛羊去白登,作為匈奴的回禮。

  但問了一圈,代人居然沒有見過黑夫的人,隻知道外面傳言他很黑,在雪地裡應該很顯眼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