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多數人可沒他那麼幸運,有時候逃亡的隊伍歇腳之後再次啟程,原本的營地就會留下一些屍體。
沒人關心他們是如何死去的,可能是被搶劫了,也可能是被侵犯,一切都有可能。
任小粟繼續說道:“戰争當前,我們當然沒法花費更多的精力來為平民保駕護航,但是必要的補給還得提供,隻要大家還能吃上一口東西,境況就不會令人絕望,铤而走險的人也就少了。”
所以,這撤離路上的重中之重,就是食物。
周迎雪曾經随手種下的大片土豆、冬瓜、南瓜田地,成為了這次撤離的關鍵。
這些經由大丫鬟種下的農作物,高産到讓人難以置信。
王越息當初為了保護壁壘内的經濟生态,一直不願意将這批農作物大規模投向市場,他甚至還為此與周迎雪吵了一架。
而現在亂世當前,它們的作用便發揮出來了。
雖然這些食物的品種較少,但這個時候能不餓死就差不多了,沒人會講究那麼多。
大批的物資被運往壁壘西邊閘門處,還有一些則運往西北,用來建立荒野上的救濟站。
救濟站的設置大概每80公裡一處,正常難民的逃離速度來算,一般情況下一天能夠行走60公裡,這樣設置救濟站足以确保難民不會在路上活活餓死。
當壁壘各個角落的廣播聲響起後,張小滿所帶的步兵旅立刻提高警惕。
隻不過讓他們意外的是,這144号壁壘裡的居民在得知要撤退後,第一反應不是恐慌,而是沉默與好奇。
沉默中,一輛輛軍用卡車、物資車在朝着西方駛離,确實有一種風雨欲來的氣氛。
不知道何處,有玻璃破碎的聲音響了起來。
幾個年輕人站在人流量小一些的街道上,他們竟是在聽到廣播後便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于是找到了一家賣煙酒的雜貨鋪,想要趁亂洗劫店鋪。
在他們看來,這塊磚頭就像是一個信号,隻要砸出去,那麼壁壘裡将會立馬混亂起來,到時候誰也沒空來管他們了。
一年多前,宗氏壁壘破滅的時候,就有過類似的事情,如今他們也算是駕輕就熟。
然而這一次有些不一樣,他們這才剛把磚頭扔出去,卻發現周圍的居民正對他們冷眼旁觀。
沒有人跟上,一塊砸碎了櫥窗的玻璃,可在破碎聲中,氣氛卻越發的詭異與寂靜。
他們的氣勢一點點弱了下來,然後一個個像是做錯的孩子一樣準備逃跑。
一位大媽在路邊嚷嚷起來:“那誰,你不是街口老李家的孩子麼,趕緊滾蛋回家,不然看你爹怎麼收拾你。”
話音未落,那幾個砸玻璃的年輕人就跑沒影了。
一場鬧劇還沒開始,就匆匆結束了。
有人開始找到步兵旅士兵詢問:“這廣播不是什麼惡作劇吧?敵人是誰啊,咱西北軍這麼厲害還有打不過的敵人嗎?需要我們做什麼嗎?”
這話給許多士兵都問愣住了,他們都已經知道是怎樣的敵人要來,而且也很清楚西北軍很難與之抗衡。
但平民們不這麼想,通訊中斷,就連各個報社都不知道中原發生了什麼,老百姓們隻覺得在西北主場,少帥帶着第六野戰師連巫師國度都滅了,這些天酒館裡講故事的說書人天天都在說西北軍有多厲害。
所以大家都覺得,西北軍就是最厲害的,怎麼還會被逼着撤退呢。
步兵旅士兵說:敵人很厲害。
一旁的老大爺笑眯眯說道:自信點,大家都相信你們能赢。
步兵旅士兵解釋:我們在這個平原地形真的打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