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你事,一邊玩去。”方正揮揮手,趕緊在心裡叫道:“系統兄,我知道你最好了,這櫃子我要了!哈哈……”
“瞧你那點出息,努力加油積攢功德,過了十萬功德,我若是升級了,抽一座藏經閣出來,你豈不是要笑死?”系統道。
“還能抽到藏經閣?”方正眼珠瞪的提溜圓。
“當然能,我無所謂不能!”系統牛逼哄哄的道。
“系統啊,既然你這麼厲害,你讓我還俗吧。”方正道。
“……”
“系統兄?系統兄?你還在麼?系統兄?”方正追問了半天,音信全無,方正無奈的攤攤手道:“下次别吹牛逼,容易打臉。”
說完,方正美滋滋的捏着一團佛光,回到了自己的禅房裡,然後大手一揮,屋子裡多了一個兩米高的實木櫃子,櫃子沒有太多的花俏,很簡單,打開櫃子門,裡面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但是一股輕柔的檀香味卻傳了出來,清新凝神,聞起來十分舒服。
“看樣子要等一周才能有貨了,哎……”方正搖搖頭,心中多少有點失望。
不過很快,方正就将這事放下了,拿得起,放得下,才能過得去,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也做得到。
出了門,看着天空的太陽,方正算了算時間,道:“這一晃夠快的,又要過節了。”
“師父,的确要過節了,盂蘭盆節要到了。”坐在院子裡,看着松鼠拿着小刻刀在那雕刻着一個大拇指大的寒竹片的紅孩兒,應聲道。
“師父,啥是盂蘭盆節?”獨狼從狗窩裡,探出頭來,眼睛賊亮,雖然不知道這節日是個啥,但是依照他的經驗,過節肯定有好吃的!而且還有熱鬧湊,爽爽哒!
松鼠也放下手中的刻刀,好奇的看着方正,同時猴子過來了。
方正見此,招呼着大家紛紛落座,道:“那就跟你們說說這盂蘭盆節吧……
華夏有三元節,分别是上元、中元、下元,合稱三元節。
道教認為産生天地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稱‘官’,即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
天官紫微大帝賜福,誕于正月十五,稱上元節,也就是‘元宵節’。
地官清虛大帝赦罪,誕于七月十五,稱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
水官洞陰大帝解厄,誕于十月十五,稱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
因此,三元節的時候,三官會下界巡遊,履行職務,百姓慶祝,迎接三官……”
“師父,你也說了,這是道教的三官,我們不是僧人麼?也信這個?”猴子最近也開始學佛經了,對很多東西也開始接觸,問題自然也是一堆。
第550章
下山
方正笑道:“為師早就和你說過,在華夏,佛與道,在無盡的歲月中,彼此的文化相互融合,交流,互相取長補短之下,才有了今日的佛與道,二者本質都是讓這個世界多更多的善,少更多的惡。
相傳,這節日最早始于道教,也就是三官下界巡遊。
道教認為,這一日是地官清虛大帝赦罪的日子,說簡單點,就是高官下來,體察民情,糾錯那些誤判的,或者平反冤案的日子。這一日,道士們誦經做法,迎接地官降臨,解脫惡鬼。超度先祖……
于此相對應的,則是民間的七月半,鬼月出,鬼門開的習俗。
民間認為,整個七月為鬼月。初一鬼門開,十五鬼門關。此月,鬼經過春夏的沉寂,又可以出來活動,所以叫做鬼門開。百鬼夜行,群鬼亂竄,為了避免傷人,民間便舉行各種活動來安撫群鬼。同樣,這一日,他們的先祖也會從地府歸來,後代迎接先祖,供奉先祖,這一點和清明節有些類似。
而盂蘭盆節的名字則來自佛教,佛典《佛說盂蘭盆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得到六神通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即用道眼視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目連十分傷心,于是用缽盛飯,想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烈火,燒灼其母親之口,痛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