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隻是衆多傳說故事中的一個而已,故事多了,各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故事,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天,是一個孝當先的節日,弘揚的就是孝文化。
寒衣節,俗稱“十月一”、又叫“臘冥陰節”、“燒衣節”等,寒衣節雖然和其他三個節日并稱四大鬼節,但是寒衣節又和其他節日不一樣,這一天,是合葬、遷墳、燒紙等祭奠的節日,寒衣節裡,人們要為亡人燒寒衣,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家人試穿;男人們則在這一天整理火爐,清理爐竈,煙筒,确保天寒地凍後能夠有取暖的東西。
不過随着時代的發展,傳統節日漸漸的也開始被忽視,很多人已經忘記了寒衣節的存在了……
說到這,方正也有些唏噓感歎。他一直想不通,華夏文化博大精深,仁義禮智信等傳統優良美德都貫穿在這些傳統的節日、風俗當中,這本是極大的好事。可是為什麼到了現在,反而被世人越來越淡化了呢?難道真的僅僅為了一句反對封建迷信,弘揚科學文化嗎?那麼為什麼外國的萬聖節就能堂而皇之的成為歡慶的節日呢?這完全說不通麼!
想到這裡,方正就想到了春節,方正記得,有一次跟着師父去城裡過春節,結果城裡一不放鞭炮,二沒有孩子玩鬧的影子,甚至很多人家都不熬年夜了,也不吃年夜飯了。那感覺,就跟平常沒多大區别……甚至,因為很多人離開城市返回農村過節,造成了偌大的一個城市裡空蕩蕩的,街道上幾乎沒幾個人,一個小區高樓林立,亮着燈的卻沒幾家。那感覺……方正現在想想,那才是真正的鬼節呢!
以至于,直到現在,方正都對城市有着深深的排斥感,他不喜歡那種少了年味、人味的城市。因為那種感覺,隻會讓他覺得冬天更冷!反倒是農村更加熱鬧,家家戶戶一大家子團員,走家串門,孩子打燈籠,地上撒煙火……年味十足。
當然,這兩年随着年輕人的外流,農村也開始蕭條了。好在一指村因為一指寺的緣故,重新凝聚了人氣,又開始熱鬧了起來。
不知不覺間,方正就想偏了,直到紅孩兒叫他,他才回過神來。
“呃,淨心,你剛剛說什麼?”方正問。
紅孩兒無奈的道:“師父,你剛剛想啥呢?我是想問你,這寒衣節到底咋過啊?”
方正一愣,随後笑道:“這也是一個祭祀先祖的日子,主要是天冷了,給先祖燒些衣服過去,讓他們也能過一個暖和的冬天。”
“師父,我有問題!”松鼠舉起爪子,叫道。
紅孩兒瞥了一眼松鼠,嘿嘿一笑道:“你是不是想問寒衣節有沒有啥好吃的?”
松鼠一聽,張張小嘴,摸摸肚皮……
鹹魚不耐煩的道:“你有啥問題,你倒是問啊?”
結果松鼠攤攤爪子道:“呃,淨心師弟幫我問了。”
鹹魚:“……”
方正無奈的搖搖頭,這小東西,還真是腦子裡全是吃啊!不過方正想了想,貌似寒衣節,還真有點好東西!方正笑道:“有,不過今天可不是寒衣節,明天起早!”
聽到有好吃的,松鼠興奮的跳了起來,其他的幾個小家夥也來了興緻。
方正看着這一幕,微微搖頭,還真是一群——小混蛋!
鹹魚見此,撇撇嘴道:“哼哼,還說什麼孝道,祭奠先人,還不是為了吃啊。”
方正一聽,眉毛一皺,這種想法可不能助長!于是方正敲了敲桌子,所有人都靜了下來,方正道:“民以食為天,吃,本身并沒有毛病,貪才是原罪。至于過節吃一些特色的東西,那也是有講究的,可不是單純的為了滿足口腹之欲。”
鹹魚不信,道:“我咋覺得,就是一群人為了找個借口慶祝一下,胡吃海塞呢?”
方正白了他一眼,這種類似的言辭,方正還真看過。曾經有一個據說是什麼專家教授的,就說華夏人喜歡過節,并不是真的為了過節,而是純粹的喜歡找一個花錢、慶祝、玩的理由!所以華夏人對于過節情有獨鐘。
方正當時看了這篇文章,第一感覺就是找磚頭,想拍死這孫子!
華夏五千年文明,到了他的嘴裡,怎麼就成了吃貨文化、傻子文化了?
想到此,方正道:“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大意為: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後,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尚有童謠為證:‘十月朝,看牛娃兒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擔子一薄刀。’那麼,這是單純的為了吃麼?”
鹹魚張張嘴,道:“好像……是那麼回事,但是你也說的是一個地方,代表不了全部吧?”
第803章
辯道與魚(下)
方正見鹹魚還有疑問,淡然道:“十月一因為地域不同,節日也有所不同。這一天不僅僅是寒衣節,在往南的地方,這一天依然是豐收封地的時候,大家歡慶豐收。同時這一天也是一年一度的寒潮,天氣冷下來後,人們需要吃一些應季節的東西暖身體。這才有了應節之食!這是養生之法,生存之道?這有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