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1頁)

手下親兵看将軍面色有些不對,下意識的問了一句:“剛剛過城的那是什麼人啊?”

“大甯未來的柱石。”

高廣東回頭看了一眼:“副将軍昨日出城至今未歸,你們去找找。”

說這話的時候眼神閃爍了一下,副将軍趙方圓是裴亭山安插在他身邊的人,也是這次負責半路截殺孟長安的人。

城外二十裡。

不知道為什麼會堆起來一排排土包密密麻麻足有二三百,瞧着像是新墳。

昨日時候,方白鏡帶人來過。

孟長安趕着車恰好走到這二十裡處,六槍将帶着一百二十親兵在路邊等候。

“已入東疆。”

其中一人抱拳垂首:“我們便不能離将軍左右,大将軍說,我等一百二十六人為将軍刀盾,刀盾可裂,将軍不可有事。”

孟長安低頭看了看黑線刀:“誰也不可有事。”

第四百三十五章

換人吧

從北疆到東疆,氣候逐漸轉暖,雖然已走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孟長安的腿上自然還不會好利索,或是突然暖和起來的緣故,傷口有些發癢,又或許是楚先生那藥真的神效,恢複的速度竟是比正常情況要快不少。

進入高航道之後順着陸路往東南,高航道這邊的民俗讓孟長安十分喜歡,這裡的人生活節奏遠比長安城要慢的多,氣候适中,雨水充沛,讓高航道成為東疆産糧之地,這地方的百姓生活安逸,因為安逸,所以待人也親善,不似北疆那裡人人都有幾分戾氣。

東疆刀兵大營在朝陽城,而東府武庫在耀月城,兩地間隔足有二百裡。

或許真怕了那位東疆大将軍,所以把東府武庫擺的稍稍遠一些,也就免得整日挨罵受氣,那位大将軍罵起人來可不管你是誰,反正在東疆沒人比他更大。

當初東府武庫的副司座方荊山剛到的時候被裴亭山罵哭過,可倒也沒人會笑話他,畢竟被裴亭山指着鼻子那般辱罵,能不為所動隻怕誰都不行,這其實還算客氣的,多少地方官被裴亭山下令打過?曾經有個縣令,被裴亭山讓親兵抽了二十鞭子,人險些沒死了。

後來方荊山升任東府武庫的司座,裴亭山對他這才客氣了些,隻是前塵往事曆曆在目,兩個人關系也就一般。

方荊山為司座之後,裴亭山曾派人送去賀禮以表修好之意,奈何方荊山是真的不願與他多打交道,送了多少賀禮來,他就多加一份回禮派人送了回去,自此之後裴亭山似乎也明白了他心存芥蒂,雖然這位國公位高權重堪比土皇帝,可東府武庫不直屬于他,他也無可奈何,他還沒跋扈到也敢抽武庫司座的鞭子。

曾有一陣子東疆的官吏參奏方荊山的奏折雪片一般往長安城飛,最多的時候内閣一日可收二三十份,都是那些地方官看着裴亭山臉色做事,結果人沒參奏下來,半年後因為練兵有功,陛下還加了方荊山的爵,雖然不過一等伯,自然遠比不得國公,可國公也不能直接上門打他吧,陛下态度明明白白,就再也沒有奏折遞上去。

耀月城在朝陽城西北,孟長安要去朝陽城就必然會路過耀月城,本不打算進城去,結果距耀月城還有三十裡的時候,方荊山就派人在驿站守候,直接把人請到了城中。

就算是大甯的百姓很多人都依然搞不懂四疆武庫的具體職能,大部分人都以為四疆武庫練兵是為四疆大将軍,可實際上,大甯二十衛戰兵,各地邊軍,四疆大将軍的麾下精銳,甚至各地廂兵的校尉教頭都是四疆武庫送出去的。

其中最強的,自然是被四疆大将軍跳走,其餘絕大部分士兵在訓練滿五年後參加選拔,合格者抽選送入各地戰兵和邊軍,成績差一些的,則安排到各地方縣鎮的廂兵之中練兵。

大甯戰兵,普通士兵五年就要輪換一批,基本上一衛戰兵在換兵的時候會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安排回家,這些人回到地方上之後也會有妥善安置,五年一輪回,老兵帶新兵,大甯的戰兵就始終都能保持着最強大的戰鬥力。

從各地優選出來的孩子,在十二三歲左右進入四疆武庫參加訓練,淘汰率極高,每五年都會有合适年齡的男孩送進來挑選,差不多一個月之後就會有至少一半人淘汰回家。

東疆武庫的規模在四疆武庫之中排在第三,第一是北疆,第二是西疆,武庫規模最小的是南疆。

方荊山是個看起來有幾分書生氣的中年男人,或是因為常年操勞瑣事已經許久不練功了,肚子都挺了起來。

他的人把孟長安接着之後心裡松了口氣,陛下的旨意,在沈冷到朝陽城之前孟長安就留在耀月城,他唯恐自己把孟長安給丢了,誰不知道孟長安的分量有多重?

“就委屈孟将軍了。”

武庫司座是正三品,比孟長安高半級,奈何孟長安被封侯,勳職也比方荊山高,所以他反而還要客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