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衣笑了笑:“不辛苦,心中有望,步步前行。”
說完這句話他抱拳俯身,然後轉身從後窗掠了出去,李長澤追到窗口往外看了看,黑暗中哪裡還能看到人。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長澤自言自語。
第二天,長安,肆茅齋。
陛下看了看吏部尚書呈遞上來的奏折,眼睛落在薛華衣這個名字上。
“朕記得這個年輕人。”
吏部尚書垂首道:“不到二十歲的時候,薛華衣因為抗擊海盜有功破格升職為五品将軍,後調入湖見道,六年中,剿滅水匪山賊一千餘人,西蜀道,率領廂兵剿滅了十三山匪寇,然後調入京畿道,但是因為被前甲子營将軍薛城排擠,所以又調回了西蜀道,這次湖見道水災瘟疫,他救災有力,調度得當,恰逢京畿道道丞職務實缺已久,臣仔細看過,長安裡備選的官員沒有人資曆威望都夠的,所以才大膽舉薦薛華衣。”
皇帝點了點頭:“是個合适的人,等赈災的事過去之後,就調來京畿道吧。”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治地治國
大甯前些年的開疆拓土讓疆域擴大了一倍還多些,原本大甯十九道,每道十九郡,然後滅南越,設平越道,從此開始了大甯的瘋狂擴張。
現在的大甯擁有三十八道疆域,而除了平越道之外,似乎新拓疆域的每一道都有沈冷的身影。
所以在百姓們心中,沈冷就是大甯的福将。
大甯百姓不信鬼神者多,但是在這種事上就是帶着些迷信,以至于後來,大甯曆次征戰,百姓們最好奇的是......這次沈将軍去了沒有?
大抵上,在老百姓們看來,隻要是沈将軍去了,那麼這一戰就必勝無疑,沒道理的迷信。
而沈冷自己并不知道他在百姓們心中有多受愛戴,也不知道關于他的案子百姓們有多牽腸挂肚。
偏偏關于他的案子還很多。
但不管是什麼案子,百姓們心裡是斷然不信的,他們才不會覺得一個為大甯立下如此功勞的人會做惡,會觸犯國法。
其實百姓們隻發現了凡是沈冷參與的征戰都赢了,但是還沒有察覺到凡是沈冷牽扯進去的案子,總是能揪出來以大批人。
何嘗不是另外一種福将?
百姓們當然也不會知道,很多案子其實和沈冷沒有什麼關系,是陛下硬把他按進去的,就好像很多征戰沈冷本不用參與也是陛下派過去的。
湖見道這邊的道丞薛華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和沈冷有些相似,他在三十七歲這個年紀就成為從二品的道丞,不隻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所緻,是暗中有無數人把功勞往他身上堆積。
從前皇後的娘家被抄家之後,楊家算是徹底隕落,而那個時候薛城就知道,要想再成大事就必須有個幫手,靠他一人之力,絕難回天。
所以薛華衣是個很走運的人,最開始捧他的是楊皇後,楊皇後死了,後族沒了,便是沐昭桐在接力的捧他,沐昭桐沒了之後是薛城捧他。
說和沈冷相似,是因為也有人在捧沈冷,而這個人就是當今陛下李承唐。
他就是要捧沈冷,高高的捧,還不怕沈冷會摔下來,不管捧的多高,他都接得住,他是大甯的皇帝陛下,他是三十八道江山數十個小國的共主。
他那雙手,最有力。
大甯開疆拓土的速度太快,這就造成了分派到各地的官員明顯人員不足,而這個時候,京畿道道丞空缺了那麼久,如此重要之地,若是随随便便選人的話早就選了,正因為這是京畿道是天子腳下,所以這個道丞的人選必須慎重再慎重。
吏部尚書提交的名單中,最合适的,隻能是薛華衣。
年富力強,功勞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