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卻不惜跋山涉水、千辛萬苦,執着而堅定地将其視作救命稻草,有如孤注。
連前排副駕駛座上的馬曉帥都不暈車了,聽得滿臉觸動唏噓:
“哎……”
“那能在這山裡辦希望小學,也是大功德一件啊。”
“了不起。”
老村長一臉深以為然:
“那可不!”
“俺們希望小學那都是孫老師一個人辛苦操辦起來的。”
“這山裡十多個村子,俺們所有人可都把他當做大恩人哩!”
說着又來了精神:
“快到了!”
“你們都是大學生文化人,能有共同話題。”
“俺這就帶你們去見他!”
說着又是一腳油門。
三蹦子柴油猛燒,發動機突突震動,帶着車鬥裡的幾人和馬曉帥的慘叫聲繼續朝着山上飛馳而去。
……
十分鐘後。
終于抵達目的地。
山裡的希望小學就建在距離平頂村不遠的一片山間平地上。
擡眼望去,就能看到這是一座兩層高的連排紅磚小樓,甚至沒有校門,前面就是一小片空地,還立着一座升旗台,紅旗在山風中飄揚飛舞。
而升旗台前的空地上,這時候已經站滿了希望小學的孩子,大概有個一百來号人,似乎提前就已經出來等待。
從三蹦子車上下來的時候,東大同學們都忍不住一頓彎腰幹嘔。
實在難受。
而希望小學人群那邊,一位年紀約莫二十七八的年輕男老師已經快步迎上來,态度無比熱情:
“歡迎歡迎!”
“大家遠道而來都辛苦了啊——”
“我叫孫義,是咱們平頂村希望小學的老師……”
身為帶隊輔導員的徐亮和沈舒迎也努力緩過勁兒,面帶笑容地和這位希望小學的負責人老師握手問候。
孫義握着兩位東大輔導員的手緊緊不放,語氣熱情真摯:
“咱們這小地方,學校老師也就兩三個。”
“我學曆最高,也就是個大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