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現在的三國演義對照詞典已經更新到了第9版,已經包含了超過700個詞彙的解釋,而這些工作全部都是由讀者自發完成的,參與讀者的總人數也超過了120人之多,很多讀者的日常樂趣就是在群裡面互噴。
哦,不對,應該是讨論某個詞語的具體含義。
當然了,也有一些剛剛進群的萌新,好奇的向群裡面大佬詢問一些自己看不懂的名詞的。
比如現在就有一個叫做“我是九哥”的讀者,剛剛進群不過幾分鐘的時間,就已經在群裡面非常熱切的發問了“請問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什麼意思?我經常在小說裡面看到這句話,可是卻不明白它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不知道。”
“同問”
“自己難道不會對照詞典嗎?”
抛開這些态度惡劣的回複,還是有比較有耐心的群友回答道“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很好解釋,你去翻看辭典就知道,天子和皇帝都是一個意思,是天神的兒子,也是統治三國世界的王者,放在小說目前的時間線裡面,就是漢獻帝劉協。”
“緊接着是諸侯,最初的時候可以從十八路諸侯齊聚虎牢關推斷出,諸侯應該就是手底下有地盤和士兵以及民衆的私人武裝力量的領導者。”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最初是曹操的謀士幫助曹操出主意時候提出的,結合前後的劇情就能夠很清楚的明白,他是希望曹操控制天子,然後以天子的名義來命令諸侯,從而達到争霸天下的目的!”
劉旭看到這個回答,不由得滿意的點點頭。
所以說之前看到過太多不靠譜的考證,但其實總的來說,自己的讀者們還是相當厲害的。許多劉旭根本沒有寫明白的東西,在他們各種猜測,結合前後文,以及一些邏輯判斷的情況下,居然都推斷的八九不離十。
要拿之前那本對照詞典來說,有超過76.8%的詞語,解釋的都是非常精準的。
剩下的23.2%裡面,也有一大半那都是意思對了,隻是細節上有較大的出入,真正初漢三傑那種級别的考證,還不到3%,這也是為什麼劉旭沒有出面叫停這本對照詞典的原因,因為這個對照詞典确實是有用的。
就比如現在這位群友解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含義,除了諸侯的解釋有些潦草,不是有兵就能被稱為諸侯之外,其餘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還有,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的不是曹操的謀士,而是春秋時期的史書《左傳》。
可就連我們作者本人劉旭都點頭了的解釋,沒想到的是,那位提問的讀者卻反駁道“我一開始也覺得是這個意思,可是細想一下又覺得很不對勁。我看書中總共出現過三位天子,第一位天子公然買官賣官,引發了黃巾之亂。”
“第2位天子直接就被董卓給殺了。”
“而第3位天子更是成為了曹操手中的玩物,抛開這些天子本身的品行不論,天子本身就已經失去了威望。民衆們怎麼可能會接受這樣一個人成為最高的領導人。”
“就算小說裡面的民衆都是非常愚昧的,但是那些有資格被稱為諸侯的顯然是一個比一個聰明,他們怎麼可能僅僅因為天子的一封信,就直接俯首稱臣,聽命于自己的對手呢?”
“還有小說裡面幾乎所有人,包括曹操和劉備,見到這麼一個空頭天子都要跪在地上,這是不合理的,這是不符合邏輯的,他們沒有道理去跪拜這樣一個失去了權力的人。”
“所以我覺得作者在這一塊地方沒有處理好,在這裡完全把所有的小說角色都當做工具人來用了,正常的邏輯應該是曹操直接滅掉天子,然後自稱為天子,這才是曹操這樣的強者該幹的事情嘛,而不是繼續給一個孩子下跪。”我是九哥慷慨陳詞道。
“哎,終于有人說出這個問題了,我也覺得三國演義的問題還是很大的,有些事情處理的也太急了,天子的設定确實太過于強行了!”
緊接着群友們就開始讨論起了天子的設定問題,最後得出結論,天子和皇帝的設定是作者的一個重大失誤,天子根本不可能擁有這麼巨大的影響力,枭雄們也沒有必要如此的對待天子,這完全是強行的劇情設定雲雲。
第36章
潘鳳在哪裡
“靠,這群白癡,他們難道不明白,三國之前整個華夏已經被東西兩漢統治了400餘年的時間,西漢失去了天下,而東漢還能夠複國,以至于當時整個社會環境下,漢室天子的威望極高,不是那麼随便幾下就能夠損害威望,而且天下還有無數人忠于漢室的嗎?”
“還有,你們這些人難道看不到,袁術貿然稱帝,結果被天下諸侯共誅之,這個時候誰要是敢不善待皇帝,那誰就要成為衆矢之的的呀!”劉旭氣鼓鼓說道,他突然又很想站在曆史的高度指責這些人的想法過于淺薄。
可是轉念一想,還是之前的看法,讀者們都因為自己的緣故變成了井底之蛙,自己實在是沒臉站在井外指責他們的天空隻有碗口大小。
但劉旭看到自己的小說被人這樣質疑,還是非常的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