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雍又道“民可攜之,然昨日襄陽城門即以有義士洞開,主公在城内廣有人脈,襄陽知名士軍将,具與我善,隻需一隻兵馬即可得知,主公為何過襄陽而不入之?”
“據雍所知,軍師亦是勸主公前往襄陽,當時為何不勸主公入之,那你我有何苦在此兵危之地饒舌。”
“汝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孔明笑曰“汝可知元直于樊城時,曾與主公獻策曰,可棄樊城而取江陵,絕口不提襄陽之事呼。”
“似有此言!”簡雍憶道。
“元直真乃奇才,一眼便可知天下利害。是故襄陽絕非生地,乃死域爾。”
“襄陽之地,蔡氏姐弟經營多年,其黨羽遍布九街十巷,且曹賊兵勢浩大,襄陽諸輩皆膽小如鼠之徒,否則何以曹兵尚未抵達,降書卻已至曹賊案前?”
“且不說一支兵馬能否奪下那襄陽城,就算奪之,幾日之内,又如何清繳蔡氏内外黨羽,穩襄陽臣民之心?更有三十萬百姓入内,其居于何屋,食于何戶,經營何家?”
“如主公進襄陽,則内有蔡氏黨羽之謀,又有兩民相争。外又有曹賊大軍旬刻既至,屆時襄陽看似牢固,隻不過一雞子而已,曹軍一戰可破,我等恐怕皆為階下之囚矣!”諸葛亮搖搖頭道“是故,襄陽絕不可留,守襄陽尚不如守樊城,樊城上下一心,軍士用命,尚有一線生機,襄陽則十死無生爾。”
簡雍不語,臉色一息數變道“即使如此,為何軍師最初還要勸主公前往襄陽呢?”
“吾非說與主公,而是說與諸位!”孔明道“襄陽近而江陵遠,襄陽出樊城則旦日可達,而江陵非十日之行不可。如亮勸主公往江陵,則人心皆懼,反願留樊城不走,此乃取死之道也。亮亦隻能假意前往襄陽,但局勢有變,則順勢勸主公往江陵去也。”
“不想主公英明至此,早知吾等心思,不用亮言,既已明白襄陽乃死地,而江陵可求生,此乃一線生機也!因此,是時有義士開門,主公也絕不入襄陽,便是此等道理。”
“緣是如此!”簡雍歎服,大拜于地道“吾今日才知軍師有鬼神之謀,有軍師在,乃吾等天幸也!”
“憲和速起,如無憲和安主内政,吾豈有閑暇撫琴之樂爾!”諸葛亮扶簡雍道“然今晚之險,猶勝于以往。主公安危大如山,若是曹兵未至則好,若是曹兵至,汝定要保主公周全!”
“吾已算定,隻要過得今晚,則天下大勢可易,三分鼎足之事可成也!”
第92章
趙雲投靠曹操去了
“作者真是個垃圾,怎麼會寫出這樣的劇情!”有讀者在群裡面罵罵咧咧的說道。
“靠,作者四更了,作者更新第四章了!!”
“what?作者萬歲,作者超贊的!”這位讀者立刻改口道,然後群裡面就直接安靜了下來,都跑去看最新的章節去了。
幾分鐘後,有人在群裡又問道“原來不進襄陽還有這樣的道理,我都沒有想到!”
果然,這一章的效果體現出來了,吵鬧的聲音頓時少了很多,不過也有讀者質疑道“這種說法有道理嗎?會不會是作者為了安撫我們臨時編出來的?”
“不,作者說的沒錯,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我是劉備的話,我也絕不會進襄陽城的!”岫煙這個時候露面了“而且咱們隻要換種說法,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就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假設你正在被映照生物追,你前面有兩個地方可以躲藏,一個近一點,但是裡面掌權的卻是你的仇人,另一個遠一點,但是裡面掌權的卻是自己人。”
“那你是願意先跑到近一點的地方去和你的仇人生死相搏,然後再面對映照生物的攻擊?還是跑得遠一點,直接進入一個絕對安全的據點呢?”
岫煙的話瞬間讓所有人無話可說,接下來就沒有人再說什麼襄陽的事情了,而是央求着岫煙繼續分析一下接下來的劇情發展!
“其實諸葛亮說的很明白了,就看這一次他們能不能夠安穩的撤退到江陵了!”岫煙分析道“雖然不知道小說裡面的城市地圖和地形,但根據信息大緻可以猜出,江陵和江夏都是在長江邊上,其中江陵靠近荊南四郡,而江夏靠近孫權。”
“皇叔要是可以順利的撤退過去,一邊收複荊南四郡的地盤,一邊派人和孫權聯合,隻要孫權願意抵抗曹操,那麼雙方就會圍繞着長江大戰一場,最終決定整個三國世界的歸屬權。”
“本來我是覺得這場決戰劉備和孫權是占據優勢的,因為曹操是北方人,小說裡面明确說了他們不習水戰。但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皇叔必須提前掌握荊州的全部軍事力量。可現實卻是曹操輕而易舉的就得到了荊州,掌握了荊州龐大的水軍,那如此一來曹操就沒有了水軍上的劣勢了,這一仗就不太好說了,理論上曹操的勝算更大,有八成以上!”岫煙分析道。
“這麼高!”群友們很是難受。
“得了,我看你們還是先考慮劉皇叔能不能夠撐得過今晚吧!”群裡面的丞相黨們,忽然又冒了出來,冷嘲熱諷道。
在諸葛亮下山之後,丞相黨就經曆了有史以來最為糟糕的噩夢。以往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丞相,居然一口氣在諸葛亮的手裡面吃了兩次鼈,先後丢了20萬人,這讓丞相黨在群裡面說話的底氣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