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憑借自己的一番操作,居然讓張良臨時加入了劉邦的軍隊之中,為劉邦出謀劃策,頓時讓不少讀者都驚掉了下巴。
畢竟在楚漢争霸剛剛開始的時候,張良看上去才是真正的男主角,戲份更多,劉邦隻是一個匆匆閃過一個名字的過客而已,結果現在張良卻投靠了劉邦,這不得不讓很多讀者感慨垃圾作者設計劇情的精妙,或者說是操蛋了。
當然了,以上的劇情都還屬于正常,,并不至于引發什麼轟動,但關鍵是,在劉邦和張良聊天的時候,張良的一句話,意外的在這個世界,引發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第233章
東施效颦
卻說劉邦在帶領兩三千殘存的人馬前去投靠楚假王景駒,不曾想在半路上卻遇見了另外一人,這人也是前去投靠景駒的,帶着一百多人,各個鮮衣佩劍,都是遊俠好漢。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張良,卻說張良在送走了項伯之後,一直都不忘反秦之志,吸納各地遊俠好漢。
而張良博浪沙一擊也名傳天下,竟還有天下第一遊俠的頭銜,各地遊俠紛紛主動歸附,張良手中便有了這一百多人。
隻是張良深知自己實力不足,在聽說了楚假王景駒已經擁有上萬人的兵力之後,于是便主動歸附,同時也想要興複韓國,不曾想半路卻遇到了劉邦。
張良見劉邦數千人馬,恐有不測,本打算繞路而行。卻不想劉邦軍中有一人獨行而出,開口便問道“前方莫不是張子房?”
張良定眼望去,不曾想卻是一位多年未見的朋友蕭何。
“原來是蕭兄!”張良自從當年一會之後,就不曾在與蕭何見過面。但他深知蕭何品性,當初自己明明自曝身份,但蕭何身為官府中人卻不曾告密,是故見到蕭何,張良便明白此行無礙,兩人策馬通行,互訴友情,共通這些年的遭遇。
張良也才得知,原來蕭何跟了附近大名鼎鼎的沛公。
“連蕭何這樣的人都心甘情願的跟着劉邦造反,這位沛公莫非真的有大才不成!”聽到蕭何現在的境遇,張良心中疑惑道。
而劉邦得知蕭何與他人離去,心驚道“莫非蕭何見我兵敗,想要離我而去!”
于是劉邦急忙策馬而行,卻見蕭何帶着張良前來拜見,不等介紹身份,劉邦就大笑道“原來是大韓相國駕臨,恕劉季有失遠迎。”
張良聽到大韓相國一驚,劉邦卻笑道“天下皆知張良世代相韓,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忠臣,為了複國,甚至不惜以命刺秦,此等人物劉邦豈有不聞的道理。今天下反秦,暴秦必滅,六國必興,韓國必複,而張公自然必為韓相。”
“在下劉邦雖不才,但聞張公大名,欲竭盡全力助張公興複韓國,屆時我劉邦若能為韓國一上大夫,便也心滿意足了!”劉旭情真意切道。
張良聽聞劉邦願意助他複國,頓時心中大為感動,對劉邦也格外看重。後來聽聞當初與蕭何飲酒時劉邦也在附近,也正因為如此才一眼就認出了自己,頓時更覺劉邦有所不同。
在劉邦的竭力相邀下,張良便将自己的百人隊伍與劉邦同行,劉邦将曹參找來問道“軍中還有多少糧草,可贈予張良軍一些,以結軍心!”
“軍中糧草隻夠三日,我等尚且不夠,為何還要分予他人!”曹參不滿道。
“我觀張良人數雖隻有百人,但個個武藝精湛,皆是一等一的好漢,若是能夠收其心,則我必能入了雍齒這個狗賊,救回大家的妻兒!”劉邦道。
曹參道“糧食已無,卻還有上百斤美酒,本是沛公之物,隻可惜不能果腹。若是沛公舍得,不如都送給張良好了!”
“妙極!”劉邦聞言大樂道“遊俠者,好酒而不好食,若能給以美酒,定可收其心!”
劉邦便命令曹參将酒送到張良營中,遊俠得酒歡喜不已,張良營中一時皆是沛公之名,張良見狀不但不腦,反對沛公心悅誠服,于左右言“沛公待人,如冬日沐春風,夏日品秋水,此乃成大事者也。”
恰好此時,沛公來訪,張良請沛公入主位,沛公推辭不過,便坐了上去,張良甘為側陪。
沛公于席上,大談複韓國之事,張良則出謀劃策,如何舉兵,如何謀城,如何選王,又如何複國,一言一策皆懇切實際,沛公聞言極為敬佩,對張良愈發喜愛。
“吾聽聞子房乃黃老之士,善易經,可否為我冊上一卦,吾可奪回豐邑否?”劉邦笑問道。
“善!”張良遂以《周易》起卦,見卦象後笑曰“雍齒之輩不過爾爾,沛公定可奪回豐邑。”
沛公聞言大喜,旋即又道“那吾等可複韓國否?”
“卦者不自卦!”張良搖頭道“此事涉及良,良無法測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