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4頁)

  經過這兩個世界由虛化實,劉旭已經明白,這虛幻世界出現在三十三天的條件,應該就是自己寫完了整個朝代的曆史,那麼就會孕育出獨屬于這個朝代的時空出來。

  秦漢世界,西晉世界都是如此,所以當自己将《天可汗》寫完之後,差不多也就是大隋世界誕生的時候,至于為什麼會如此,劉旭隻能歸納為這大概是讀者映像的超級集合,當他們對一整個王朝有了集體印象之後,整個王朝就真的可以以世界的方式出現了。

  眼下劉旭感覺自己想要突破成為中天世界的瓶頸就隻有兩個,一個世界的大小,一個是對規則之力的更多認識。對于規則之力的認識,劉旭還可以期待那個已經陷入悟道之中的分身,但是這世界的面積,就隻有一點點的磨了。

  本來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聖武天主這樣的天才,都用了五萬年的時間,才讓自家的聖武世界勉強達到了中天世界的面積标準。

  但如果是劉旭這個挂壁的話,隻要按照原本一年半一本書的節奏,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産出屬于自己的小天世界了!

  隻不過現在劉旭的《天可汗》雖然也寫了一年半的時間了,但卻根本沒有要完本的樣子,甚至隋朝都還沒有徹底覆滅,整個劇情也才剛剛推進到最為精彩的瓦崗寨時期。

第1100章

隋唐第二英雄

  按照一天三更來算,一年半的時間,足夠劉旭寫上1200章左右了,按理來說,怎麼着也應該大唐一統天下了。人家一本《隋唐英雄傳》,不過區區100章,就直接從楊堅寫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去世,從隋末之亂一直寫完了安史之亂,堪稱是一字不水,不像某人,這上千章了,瓦崗寨居然都沒有散。

  是的,可以很多人想象的《隋唐演義》寫的是隋末唐初的英雄好漢的故事,但其實不然,整個《隋唐演義》總共100章,其中的第六十六章,唐太宗就已經制霸了玄武門,唐朝已經基本上一統天下了。

  第71章武媚娘就勾搭上了李治了,第74章武媚娘就稱帝了,第80章安祿山就登場了,第一百章的時候,整個唐朝就走完了自己最為榮光的一百多年的時光,開始迎來後面晚唐的垃圾時間了。

  所以《隋唐演義》寫的不是隋唐之交,而是真的寫整個隋唐兩朝的許多故事的。

  相較之下,劉旭1200章的内容,居然還在寫瓦崗寨,簡直是……怎麼說呢……異世界的校花貼身高手?

  好吧,不過這也不能怪劉旭,實在是劉旭這一次的格外的雄心壯志,想要寫出一本接近《三國演義》的作品出來。

  從時間線就可以看出,劉旭開始寫《天可汗》的時候,正是天下太平,除了聖武天主之外,劉旭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麻煩的時候。而哪怕是聖武天主,其實從頭到尾,劉旭都是一種戲弄的狀态。

  因為劉旭在小天之主的階段已經是天下無敵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劉旭的對手,哪怕聖武天主,也不過是一個稍微強大一些的玩具罷了,所以劉旭的心态其實是很悠閑的狀态。

  這人不能閑,一旦閑下來就準備搞事情,于是寫了好幾本書的劉旭,就打算認認真真的寫一本優秀的,不說能夠比肩三國演義,但最少也要接近《三國演義》的作品出來。

  此時又恰好碰到隋唐時期這個華夏曆史上極為重要的改朝換代的時間點,劉旭自然就變得野心勃勃,想要将這本書寫的極為好看了起來。

  但是劉旭這個人吧,就和某個垃圾作者一樣,一旦想要寫好,就會想要寫細,一旦想要寫細,就會變得極度啰嗦,而且追求大而全,什麼内容都想寫進去,不想有一丢丢的省略。

  而偏偏隋朝末年,又是一個可以寫的内容又多到了爆炸的時代。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面,隋朝末年沒有什麼可以寫的東西,說到底就是個瓦崗寨外加一個二鳳崛起,以及隋朝的頑固勢力的抵抗等等,其他的就沒了,一點都不精彩。

  但恰恰相反,整個隋朝末年能夠寫的東西簡直不要太多了,這一點從隋唐演義裡面提到的“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就可以看出,隋朝末年的各路反抗勢力究竟有多麼的誇張了。

  而且雖說這句話來源于小說,但并不是虛構和誇張出來的,而是貨真價實的曆史。

  其中的72路煙塵,指的是從隋大業六年六月的魏文通起義開始,一直到隋義甯二年三月的沈法興起義,總共七十二次大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和豪傑造反。

  而且這還并不是總數,而是造成了規模效應,最少攻占了幾座縣城,造成了大量經濟和财産損失的中大規模的起義,像其他小規模的造反和起義,那更是數不勝數,史書上名為記載的就有超過三百多起,更别提那些不配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起義。

  但從這些起義被稱為煙塵就可以看出,在整個隋朝末年這些起義其實都是上不得台面的,根本稱不上全國新聞的,最多隻是地方性熱鬧的事件,至多也僅僅隻是史書上的煙塵罷了。

  十八路反王就不同了,從反王二字就可以看出,這些都是在曆史上稱了王,建了國的貨真價實的割據勢力。

  包括魏公李密,西秦國薛舉,楚國朱粲,涼國李軌,定楊可汗劉武周,梁王沈法興,宋義王孟海公,吳國李子通,梁國蕭銑,越國馮盎,吳國汪華,南越國林士弘,東海王高士達,夏王窦建德,漢東王劉黑闼,魯王徐圓朗,燕王格謙,楚王杜伏威,宋王輔公袥,燕王羅,梁國梁師都。

  看看這混亂的局勢,比三國初期群雄割據的局面其實還要混亂的多。而且相較于三國時期史書多有丢失和不全,随着造紙術的發展,隋唐時期的史料就豐富了很多,上文裡面提到的群雄幾乎都有成千上萬字的史書記載,各地的縣志與地方志上記載就更加豐富了,更牛叉的是民間野史的豐富和流行。

  就讓上文裡面提到的每一個名字,都不是一個冰冷的曆史中的小人物,而是貨真價實的,有血有肉的人,通過各種史料記載,後人能夠明确地感知到他們當時所處的環境,以及為何要做出這些選擇等等。

  這些能寫的東西簡直不要太多了,而劉旭還偏偏都想要寫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