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新提示出現後的第三分鐘,群裡面終于有一個人發言道
“純路人:草!”
“純路人:挖槽!”
“純路人:哇草草草草草草草!!”
大概是草字實在是太多了,還真就吸引了一個群友,茫然的問了句“你草什麼?不知道要愛護花花草草嗎?”
“最新章節!快點看最新章節,大新聞,有大新聞呀!卧槽,原來垃圾作者還留了這麼一手,簡直是太挖槽了!!”看着這位讀者有些發癫的表現,其他人在感到不理解同時,自然也不由自主的去看向新章節了。
如果有許多讀者都已經有幾個月沒有看過這本書,他們隻能從之前看過的位置一點點看起,所以反應來的有點慢。
當然了,也有昨天恰好看完了最新章節的,就直接打開了剛剛更新的一章。
這一章開頭的内容也比較正常,是這個名叫陳祎的和尚主動來拜訪自己當年的救命恩人秦瓊,然後講述了自己這兩年周遊天下的經曆,描述了他在各個地方上見到的百姓的痛苦生活等等。
聽完了陳祎的講述之後,也過過好幾天窮苦日子的秦瓊很是感慨的說道“是呀,當年隋朝倒行逆施,百姓這才處于無邊無際的痛苦之中,我們也才跟着陛下起兵反隋。隻可惜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想要讓天下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更難。”
“不錯小師傅請放心,我等就算窮盡一生,也一定要讓百姓們都過上好日子!”秦瓊這話說的倒也是發自真心的,但沒想到陳祎卻搖搖頭道“一生太遠,苦難太近,許多百姓恐怕等不到翼國公的一生了。”
“……”秦瓊聽得眉毛跳了跳,要不是眼前是個和尚,又和自己頗有淵源,他都要直接送客了。
“那不知道小師傅有何辦法治理天下,能夠讓這些百姓盡快過上好日子?”秦瓊反問道。
“國公謬贊了,小僧不過是個出家人,不懂得治理天下的本事。不過小僧曾經見過一貧一富,貧者家無三寸土,頭頂一指天,出門無成衣,下地無農具,全家共一被,日食皆糠稀”
“唉,此家何其苦也!”秦瓊感歎道。
“是,小僧了解其家境之後也覺得其甚苦,但小僧與其交談,卻發現其每每面帶喜色,從未有過悲傷之态。有一雞為野狐所叼,常人該扼腕歎息,怒罵不已。但是其卻很是高興,言曰“有一窩幼狸奴可活也!””
“又有官府征兵,他的大兒子去年已經被征去當兵了,按理說不該再征發他家,而應該征發他家旁邊的大戶。但是因其大戶賄以金銀,反而将他的二兒子又給征發去當兵了。”
“他家隻有二子,現在二子都去當兵,家中隻餘下老弱幼女,按理說其應當每日啜泣不止,感歎世道與朝廷不公,但是他依然非常的高興。說當今天下大亂,正是武人出人頭地之時,說不定自家要出一個将軍了!”
“是故,哪怕這貧者日子愈苦,但每日愈樂,其家上下也是如此,如今年近七旬,也依然精神抖擻,不見衰态。”
“此為身苦而心悅!”
“再說這家富者,便是小僧方才所言的大戶人家。這家有良田萬畝,佃戶千家,房屋接山連水,九進十八出,屋舍數十間,奴仆百餘人。雖然不可與王侯将相之富貴相提并論,但也是豪奢人家,想來天下間少有能夠讓其悲傷之事。”
“但小僧與其相見之時,卻每每見他面色悲苦。一問曰大兒不愛耕作,隻愛行商賈之事,歎其難承家業。”
“小兒雖然喜讀書,但是家中之事一竅不通,若是做不了官,這書不就白讀了嗎?”
“小僧為其寬言,然其苦色不改。”
“後來又相見,其面色更加的悲苦,小僧以為他家業有損,所以相問,才得知其大兒行商回家,賺取十倍之利,又買下了附近的良田萬畝,家業翻了一倍。此本來是大好事,但是他卻憂心這地契乃是隋朝所制,如今歸屬大唐,萬一大唐不認這些地契如何。”
“又憂這些土地分屬周圍不同縣域,之間互不相連,經營起來極為困難,該如何勾連等等。”
“還有那小兒子,本來要被征兵而去,然其從小讀書,如何上的了戰場,于是使了白銀百兩,換了隔壁苦人家的孩子過去。但是他聽說這個苦人家的孩子因為從小奔波于田畝,有一身的蠻力,已經立了不少的戰功,已經是一武官了,萬一率領其軍隊回來報仇,則合家老小都要喪了性命!”
“小僧又寬慰之,奈何無用,去年再見,其已然不堪重負,駕鶴西去了。”
第1506章
全連上了
“這倒是令人唏噓!”秦瓊聽完了陳祎的兩個故事之後感歎道“明明一貧一富,且貧者越貧,富者越富,那就應該貧者越苦,富者越樂,卻不想倒是反了過來。反倒是貧者長命百歲,富者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