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2名内閣秘書審閱批複之後,再交給皇帝陛下親自裁決。
因為内閣秘書已經提前看了奏折,并且給出了相應的處理辦法,所以皇帝陛下隻需要審閱一遍内閣秘書提出的處理辦法是否合格就行了。
合格的話就畫個圈圈,交回給各個衙門執行。
不合格的話就發個叉叉,然後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分别打回到各個衙門或者是秘書閣去重新審閱和拟定。
而如果在秘書閣進行審閱的時候,一兩個内閣秘書拿不定主意,那就會請多個内閣秘書一起商議,所以也就會出現一本奏折上擁有七八種不同筆迹的情況,這代表有七八個哪個秘書都對這本奏折進行了不同的回複和處理。
後來這整個過程還演化出了兩個專有名詞,其中内閣秘書處理奏折叫做“貼條”,而皇帝陛下進行最後審閱則是“圈紅”,整個過程行雲流水。
據說小皇帝每天隻需要工作一個半時辰的畫圈圈就夠了,有時候遇到了一些大問題,才勉強工作到兩個半時辰左右,剩下的時間全部用來騎馬,畫畫,作詩,還有就是修仙……沒錯,小皇帝小小年紀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居然覺得命不夠長,直接就開始修仙了。
不過聽到這個消息,衆關隴貴族們也松了口氣,修仙好呀,隻要皇帝開始修仙,那就必然無心處理朝政,也就沒有時間去約束他們兼并土地,吸取民脂民膏了。
等等……這小皇帝好像也不用怎麼處理朝政,都有内閣秘書替他辦了!
第1595章
貞觀三年
同時在這三年期間,哪怕對宇文闡再挑剔的人來說,都不得不承認這三年居然是大周發展的最為順遂和完美的三年。三年的時間裡面,這個小皇帝在不觸動各大官僚貴族集團利益的情況下,居然還完美的實現了民生和經濟的發展,百姓的日子有了極大的提高。
同時他還發明了一個叫做經濟的詞彙,搞了諸如大周皇家錢莊的東西。錢莊這玩意兒并不稀奇,漢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但隻能夠提供存取款業務,而且還是原地的存取款業務。
另外因為此時錢莊的功能隻有替用戶保管财務的安全,同時如果在遭到盜搶的情況下,還可以全部賠償銀錢,所以這錢莊的收費極高,平均一年居然要收取高達2%的保管費用,再多一些都快趕上高利貸的利息了。
但是大周皇家錢莊居然表示免費提供存款業務,不收取任何保管費,而且保證财務的安全。最重要的是大周皇家錢莊還提供異地存取款業務,隻要手中拿着大周皇家錢莊的銀票,就可以在任何一個州郡的州城裡面取出相應的金錢。
這麼牛叉的服務居然不收取任何的廢物!!!
更重要的是,朝廷還宣布所有朝廷的财務相關,全部轉移到大周皇家錢莊來進行,所有稅銀相關都是直接由當地的衙門直接存進大周皇家錢莊的官方賬戶裡面,然後再直接通過彙款的方式彙給朝廷。
也就是實實在在的金銀其實待在當地錢莊的保險庫裡面沒有動,但錢就已經神奇的送到朝廷去了,中間省去了大筆的專門用來運輸金銀的費用。
這還不算,更加離譜的是糧食,布匹,金屬等等,傳統上也需要官府負責運輸的批量物資,統統都按照朝廷公布的統一價格折算成了金銀,也存進了錢莊裡面。
這樣朝廷并不需要實際的運輸任何糧食和物資,這些傳統的農業稅和布匹稅等等,就全部通過金銀的方式上繳了,而真正的糧食布匹等等,則全部在民間流通,根本不進朝廷的庫房裡面。
如此一來,就有大量原本要浪費在運輸和官府倉庫裡面的糧食,全都投入到了自由市場裡面。如此大量的糧食就算有人想要囤積居奇也是吃不下來的,最後讓整個大周的糧價以驚人的速度降了下來,從原本的一石糧食要足足2貫。
直接降到了一石糧食隻要400文,降低到了原本的20%。
當然了,朝廷的倉庫裡面完全沒有儲備糧食也不行,畢竟軍隊打仗是要糧食的嘛,所以宇文闡又推出了史無前例的鹽引制度。
因為鹽是官方管控的,而大量産業的南方地區又在陳朝手中,所以鹽價很高,利潤也非常驚人。原本鹽的銷售是由官府控制的,中間無數人上下其手,鹽價到了非常離譜的程度。
宇文闡直接宣布放棄官方經營鹽業……畢竟有了錢莊業之後,鹽業這點小錢已經完全看不上了。轉而将鹽的銷售全部交給商人來進行。
隻是産鹽的源頭,以及和南方交易的市場都控制在官府手裡面,想要在官府手中買鹽,就必須要鹽引,而鹽引需要完成官府發布的各項任務。
比如某地的糧倉缺糧了,需要運輸一批糧食過去,那麼就需要商人收購糧食,然後想辦法運輸到目的地,再從當地官府的手中換取鹽引等等。
也不僅僅是糧食,其他朝廷需要的各項物資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交給民間來運輸,以至于後期催生了大量的貨運镖行出來。
最後就連朝廷日常發俸祿和各種補助等等,也全部轉換成銀票……戶部直接把銀票送到每個官員手中,官員們直接拿着銀票去錢莊兌換金英就可以了。
如此一來,整個大周朝廷就不需要承擔任何實物運輸,以及在此過程中造成的各種漂沒損失等等,讓大周的省掉了海量的麻煩,也充分的調動了民間商業的積極性。
原本死氣沉沉的大周朝,在瞬間開始萬象更新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