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5頁)

臨躺下之前,他心裡隻有一個想法。

我的錢!

他花的全是我的錢啊!

太醫們再次找到用武之地之時,驿館之中,李仁孝也沒閑着。

“任卿啊,你說我們該怎麼辦?

真的要答應他們的要求嗎?”

“陛下,臣覺得可以答應他們。”

聽到任得敬的回答,李仁孝一言不發的盯着自己的宰相看了好半天。

過了好大一會兒,任得敬被看的汗都快出來了,李仁孝才說道:

“為什麼?”

“陛下,您想啊,湟州就在西甯府的旁邊。

而我們在西甯府可是有三萬大軍呢。

反正我西夏馬場多的是,不差湟州一地。

他們要是真的老老實實在那裡養馬,那我西夏每年便可白得兩千匹戰馬。

要是他們敢有什麼其他想法的話,我西甯府的大軍随時可以出動。

到時候,保管讓他們賠了夫人又折兵。”

任得敬說到這裡,李仁孝神色稍微有一些松動。

其實他心裡也是打的這個算盤。

但他總感覺不是太放心。

兩國已經二十來年沒有來往過了。

前一陣子吳璘打下了臨、河二州之後,兩國才重新開始來往。

說句不好聽的話,兩國之間現在沒有任何的互信。

他雖然不知道那個轉經筒真正的成本到底有多少,但肯定也低不到哪裡去。

大宋付出這麼大的代價,難道真的就是為了借他們一個養馬場嗎?

而且那趙相還信誓旦旦的說了,不會往那裡派一兵一卒,純粹就是養馬而已。

這句話他當然不信,他們派去養馬的人,肯定大部分都是宋軍的退役,甚至是現役的将士。

但不論他們真實身份是什麼,隻要明面上他們不是當兵的,他們就不敢着甲。

隻要不着甲,他們的戰鬥力至少要下降個三成。

宋軍的戰鬥力本就不算很強,再下降個三成的話,隻要他們西甯府的大軍突然出動,他們根本就毫無還手之力。

換句話說,他們派往湟州的人,和他們養在湟州的馬,随時都可能處于危險之中。

這種危險大宋不可能想不到,但他們依然想要湟州那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