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平清盛便是桓武天皇的後裔,桓武平氏的現任家主。
天皇家族做為倭國傳承千年的大家族,内部分支林立。
天皇的傳承也并不總是父傳子的向下傳承。
各分支之間的争鬥主打一個刀刀見血。
桓武天皇退位已經兩百多年,其支系與現任天皇的支系血緣關系已經相當的淡薄。
法理上來說,他們已經不再具備繼承天皇之位的可能。
他們之所以能一直活躍于倭國政壇之上,根源就在于其手中掌握的武士集團。
恒武天皇之後,其他天皇也同樣意識到了武士的妙用。
自那之後,每一任的天皇手中,幾乎都有一支屬于自己的武士集團,或者說私兵。
甚至,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天皇,各大小領主也開始或多或少的豢養武士。
但這也造成了另一個結果,就是随着武士集團的不斷發展壯大,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政治訴求。
之前九州島和四國島的戰役,藤原忠實曾經請求過平清盛派出武士集團出戰,但其一直避而不見。
如今他卻主動站了出來,他打的什麼算盤,實在是不難猜。
果然,平清盛站起來之後,便大聲說道:
“陛下,宋軍雖然實力不凡,連續拿下了九州和四國兩島。
但他們終究不過隻有三萬大軍而已。
而我們倭國,尚有武士三十餘萬。
臣以為,此時正當征招武士為國效命。
隻要陛下您一聲令下,十日之内,三十萬武士大軍便可齊聚京都。
宋軍之危,頃刻便解。”
平清盛說完了之後,藤原忠實便暗罵了一聲卑鄙。
倭國的武士确實有三十多萬。
但這三十多萬武士,是分散掌握在各個天皇家族以及各個大小領主的手中。
平清盛家族本身掌握的武士數量,雖然是整個倭國最大的一支,但其人數也壓根兒不超過兩萬。
他剛才的話表面上聽起來是一心為了倭國,但說白了就是要個大義名份,好讓他能統合全國所有的武士。
如果真答應了他這個要求,下一任的天皇,隻怕又要誕生在桓武家族。
一想到這個,藤原忠實便看着皇位上的鳥羽上皇,微微搖了搖頭。
平清盛并沒有看見藤原忠實的動作,哪怕看到了,他也不會在意。
此時的他,隻是自信的看着鳥羽上皇。
倭國的常備軍,連五萬都不到。
憑這點兒兵力,壓根兒就不是宋國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