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己的父皇無才嗎?
相父肯定不會同意。
是自己的父皇無德嗎?
恐怕整個大漢的人都不會同意。
但德才兼備的父皇,為什麼蹉跎大半生才創下了屬于自己的基業?
不就是因為朝中的各個位置,都被世家把持。
父皇欲報國而無門嘛。
但前世的劉禅,其實并未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他隻是僅僅覺得自己的父皇不容易而已。
可是,到了大宋之後,他才突然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因為,大宋有科舉。
無論你是什麼出身,隻要你能通過科舉,那就一朝登堂入室。
如果能力足夠強的話,一介草民的兒子,也不是不能封侯拜相。
這在大漢,是壓根兒不敢想象的事情。
當時他就覺得,研究出來科舉的這個人,真是個天才。
如果有一天他真能回到大漢的話,一定也要在大漢搞一個科舉出來。
但是後來,随着對科舉的了解越來越多,他才意識到,想在大漢推行科舉,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
因為,大漢沒那麼多的讀書人。
或者說,大漢的讀書人,全是世家子弟。
自己就算強行推動科舉,參加科舉的人,還是全部來自于世家。
想到這個,他便慢慢息了這個心思。
不過,他也不算完全絕望。
畢竟,他要真能回到大漢的話,大漢有相父啊。
這麼好的制度,相父一定會很感興趣的。
到時候,相父一定會有辦法的。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還沒等他回到大漢呢,就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這個李睿說的實在是太好了,想要瓦解世家大族,隻需要大興官學就好了呀。
世家大族的人就算再多,還能有百姓們人多?
隻要讓百姓們人人上的起學,人人都能參加科舉,光憑人數優勢,也能把世家大族給淹死。
哈哈哈,朕等會兒就把關于科舉的制度設計,還有這個大興官學的辦法燒給相父,讓他也高興高興。
心裡想着這些,他看向李睿的眼神也多了不少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