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第3頁)

“愛卿你準備怎麼改?”

“官家,臣以為首先要改的,就是取消親親相隐之制。”

聽到李睿的話,劉禅三人差點兒沒驚掉了下巴。

他說的親親相隐,可是從先秦時代便流傳至今的一項制度。

簡單來說,親親相隐指的是,如果臣告主、子告父母、妻告夫,無論被告之人有沒有罪,告狀之人自己首先要坐牢。

因為,自古以來的倫理觀便認為,親人之間要互相隐瞞,而不能互相訴訟狀告。

而且,這一條明确的寫在了曆朝曆代的法律之中。

想要改這個?

這李睿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嗎?

第698章

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

劉禅是真有的點兒被李睿的話給吓住了。

親親相隐這個制度,可真配得上自古以來這四字兒。

能配上這四個字兒的東西,都不是說着玩玩的。

這一項制度之所以能貫穿不同的王朝、不同的制度流傳這麼久,當然是有他的原因的。

因為,親親相隐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兒,實質上是從法律和制度層面,對于君權、父權、夫權的維護。

而對這三權的維護,本質上又是對秩序這兩個字兒的維護。

而秩序,是社會穩定的基石。

如果取消了親親相隐,任憑妻告夫、子告父、臣告君的話,等于大家遵從了幾千年的規矩,瞬間沒了。

到那個時候,社會會亂成什麼樣,誰也不敢想象。

反正,劉禅是想象不出來。

正是因為這個,他才覺得李睿實在是過于大膽。

正在他因為李睿的話而驚得不知道該怎麼辦之時,他的腦海中突然一道亮光閃過。

不對,朕被自己吓住了。

從自己開始識字起,父皇就一直教導自己。

天下,有德者居之。

不僅父皇是這麼說的,曆朝曆代的典籍之中,也是這麼說的。

當時自己對于這一點,并沒有任何的懷疑。

因為,當年正是因為秦二世暴虐無道,項王無德,自家的高祖才得了天下。

可後來的事實卻又證明了,這句話也并不一定總是對的。

因為,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公認最有仁德的人,乃是他的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