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第4頁)

因為,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公認最有仁德的人,乃是他的父皇。

但實際得到天下的,卻是曹賊。

還有就是大漢的舉孝廉。

前一世自己并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但來了這大宋之後,卻發現科舉比舉孝廉要好的多。

這兩件事情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沒有任何事情,是永遠正确的!

即使一開始是正确的,也可能随着時間的變遷,而慢慢變成錯的。

既然天下有德者居之和舉孝廉,都有可能随着時間的變遷而變成錯的,那親親相隐又為什麼不可能是錯的?

既然他有可能是錯的,朕為什麼不能改?

想到這裡,他瞅了瞅嶽飛和趙鼎,又往後宮的方向瞅了一眼。

相父當年僅有巴蜀方寸之地,都敢大膽的革除時弊。

朕現在武力有嶽飛,文治有趙鼎,搞錢有愛妃。

除了這些之外,朕還有已經遠超大漢的土地和百姓,朕怕個屁呀!

這麼富裕的仗,朕要是再不敢打,估計相父知道了,肯定要揍我。

改,必須改!

不過,到底該怎麼改呢?

毫無頭緒啊!

不行,朕得再聽聽這李睿肚子裡到底有多少東西。

要是他肚子裡真有東西,那就按他說的來。

要是他隻有想法而沒有辦法的話,朕再找嶽愛卿和趙鼎好好商量。

等商量好了之後,再行動。

嗯,對,就這麼辦。

相父可是教過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心裡打定了主意之後,他便看向了李睿,語氣淡定的問道:

“愛卿既然說要取消親親相隐之政,那可有想過取消了之後怎麼辦啊?”

聽見劉禅這麼淡定的問話,李睿一時間有點兒呆住了。

作為提出這個建議的人,他當然清楚這四個字的份量有多重。

做為一個标準的士大夫,他對于大宋自立國以來的積弊,以及紹興十一年以來,大宋高速發展階段所産生的新問題,其實都有過深入的思考。

所以,他很清楚,要解決大宋的問題,其實隻有一個辦法。

把刀往自己頭上砍。

或者說,把刀往以他為代表士大夫階層的身上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