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第6頁)

但是,朕在嶽愛卿面前可以露怯,在其他人面前必須是明君。

明君怎麼可能聽不懂?

于是,他想也沒想就問道:

“嶽愛卿你怎麼看?”

嶽飛絲毫沒意識到這是劉禅的絲滑甩鍋,聽到問題之後,他馬上就看向了趙鼎。

趙鼎想改革科舉這事兒,之前和他提過。

但他一直沒敢答應。

因為,自科舉誕生那一天開始,學子們參加科舉就是為了當官兒。

當官兒是為了幹什麼?

自然是代天牧民。

可要按趙鼎這麼改了之後,有相當一部分的官員,将會一輩子無法實現他們代天牧民的願望。

他們能幹的,就是一輩子死死的盯着那一件差事。

既使他們從州縣做到了京官兒,還是幹那一件事兒。

這樣的制度設計,真的會有學子去參與這個科舉嗎?

如果改革了之後沒人參與,或者參與的人數很少,達不到優中選優的目的,那朝廷的臉可就丢大了。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讓嶽飛不敢輕易的下這個決心。

假如這個改革真的成功了,大量技術性官員占據了崗位之後,留給政務型官員的位置就少了。

位置少了之後,朝廷錄取的人數就必須也要相應的減少。

這樣會不會引起學子們的反對?

正是因為這兩點顧慮,趙鼎提出這個想法之後,他才沒第一時間表達意見。

他的本意,是想着先放出點兒消息吹吹風,試探一下學子們的反應,等他打完了金國之後再說。

畢竟,在他原來的預計之中,像這樣的滅國之戰至少要打個兩至三年。

當時他提出來這個想法之後,趙鼎也同意了。

可他沒想到,他還沒開始發力呢,金兀術竟然果斷的跑了。

這一下子,對金國之戰竟然就這麼結束了。

結果,就被趙鼎打了個措手不及。

從他倆開始商量到放出消息,這一共也不到半年的時間。

消息根本就沒經過充分的發酵,學子們尚處于一個應激的階段。

這個時候提出來,稍微早了一點兒。

但趙鼎的話都說出來了,總不能再給塞回去。

想到這裡,他便看着趙鼎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