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子不足與謀啊!”
聽着秦桧這句話,萬俟卨無奈的歎了口氣。
他今天來見秦桧,是因為考試已經結束,他們也都知道了考的是什麼。
當他得知考題之後,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第二反應是憤怒。
然後,他就來找了秦桧。
結果,就碰到秦桧在砸東西。
顯然,秦桧比他還氣。
因為正常情況下,科舉的題目都是比較中庸的,不會表現出什麼傾向性。
隻有這樣,才能相對清楚的,考察出學生的學識到底怎麼樣。
畢竟科舉選拔的隻是官場的預備人才,而不是成熟的官員。
隻需要他們的學識足夠,具備做官的基本條件,便已經足夠了。
但曆史上也不是沒出現過,傾向性相對明顯的考題。
每次出現這種考題之時,便意味着朝堂已經被某一個勢力掌控了。
隻有這個時候,他們才會用一些傾向性相對明顯的考題。
這麼做的目的,便是測試學生的政治傾向。
然後從中擇出盟友,踢走反對者。
簡單來說,就是隻看立場,不看才華。
當他知道考題的瞬間,他便知道這題絕對出自于屁股坐在江浙淮士族一方的官員。
弄出這麼一份考題,就是想要篩選出自己的盟友。
但讓萬俟卨無語的是,他們确實有能力在考題上面耍一些小聰明。
可他們似乎忘了,最終評卷考卷的權利,并不在他們手中啊。
搞出來這麼一份考題,跟把刀子遞到對方手裡,有什麼區别?
而這份考題最終能成為考試的正式題目,也就證明主持考試的趙鼎一幫人,看懂了他們的目的。
并且,用他們親手遞上的刀,架在了他們自己的脖子上。
你想篩選盟友?
正好,我們也想。
這便是秦桧氣的大罵堅子不足于謀的真正原因。
看着氣的上氣不接下氣的秦桧,萬俟卨張嘴就來了一句。
“秦相,江東士族自古以來都是這般鼠目寸光,要不然也不能被罵這麼多年鼠輩。
您也别跟他們置氣了,再把自己氣着了,就劃不來了。”
誰知道他這麼一勸,秦桧更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