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于楊樹林和李木木來說,都是難以想象的。
怎麼可能缺水?
“缺水?能怎麼缺?”李木木好奇地問道:“沒有河流嗎?”
“河流還是有的,但比起南方的很多城市是比較少的。就是比京城也要幹旱很多。而且,西北大部分是山地,缺少引流辦法,就算山下有河流,但水卻沒有辦法上山。”
實際情況就是如此,并不是缺少河流,而是河流裡的水沒有辦法滋潤西北大地,導緻了西北大地大部分地方都很幹旱。
遲意遠聽蘇小甜這樣說,陷入沉思。
紅心大隊那一片地方,地勢相對比較低,并不缺水,因此,紅心大隊和周邊的情況都還算比較好。
聽說,周圍山上的大隊,條件比紅心大隊要差上很多。
“那會下雨嗎?”李木木又好奇地問。
南方的天氣,陰雨綿綿的日子比陽光燦爛的日子多得多,他覺得,隻要下雨,就不會出現幹旱的情況。
“下雨?也是有的。”蘇小甜想了一下說:“但是,比起南方下雨的日子相對少,大概比京城的降雨量還要少一點。”
蘇小甜想起書上看到過的數據,接着說:“就以我們桑榆縣為例,年降雨量350毫米左右,蒸發量卻高達1600毫米以上,常年幹旱少雨,自然條件差。”
靠天吃飯,這樣的概念李木木有,但他并不知道,他心裡的靠天吃飯和蘇小甜說的靠天吃飯,并不是同一個概念。
“将來或許能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遲意遠說。
蘇小甜卻苦笑,就算到了若幹年之後,西北的情況一樣不是很好,但總要給人一點希望,不是嗎?
“天不怎麼下雨,莊稼怎麼澆灌,人畜喝什麼?”李木木這時候似乎是已經開啟了好奇寶寶的模式。
“大部分的地方沒有辦法引水灌溉,隻能靠天吃飯,莊稼是自生自滅,至于人畜飲水,一般是水窖集流,一口水窖能儲存一家子人大半年的用水,正常生活沒問題。”
“莊稼不澆灌,能長好嗎?”
“産量很低,如果遇到正常年份,還行,如果遇到不正常的幹旱年份,莊稼絕收也是有的。而且,幹枯年份,水窖裡的水不夠用,還需要走幾十裡地拉水。”蘇小甜說着忍不住歎息一聲。
蘇首溫和蘇次良二人盯着蘇小甜看,還覺得很驚訝,什麼時候,小甜對周邊的情況如此了解了?他們好像都不知道這些。
但想到蘇小甜善于學習,這些知識,可能是從書上看到的,也就釋然了。
火車在況且況且的聲音裡,終于到了西北。
這一路上,他們并沒有遇到什麼特殊的情況,甚至可以說,十分順利。
楊樹林懸着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他是真擔心這一路上不順利,他一個人是不是能應付。
能如此幸運地到達西北,确實很好。
火車站在金蘭市的邊上,周圍都是幹山枯嶺,夏天應該是最草木繁盛的時候,但這裡的山上,卻看不到綠色。
對此,李木木真的是震驚非常。
楊樹林以為,京城的山已經很幹旱了,沒想到,西北的山上樹木奇缺。
“你們這裡的山上為什麼沒有樹?”
楊樹林主動開口問這樣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