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林主動開口問這樣一句話。
滿目黃沙的樣子,雖然粗犷,但看着并不是很賞心悅目。
蘇小甜無奈說道:“太幹旱了,靠天吃飯,用上幾年時間種出來一棵樹,如果遇到連續幹旱好幾個月的情況,樹就幹枯了。”
“不過,我覺得,等以後,這種情況會改變的,生态環境的變化會越來越好。”
蘇小甜對于西北這樣的現狀,也是很感慨,但這是需要長久的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
話題至此就結束了。
他們這一次來的目的是賺錢,不是為了解決生态問題。
因此幾個人找了招待所安置下來之後,便去各大廠子和大中專院校的門口兜售貨物。
金蘭市雖然地處西北,但大型的廠子還是有幾個的,比如毛紡廠、通用廠以及兩家電視機廠,工人衆多,現在效益也不錯,工人的工資并不低。
蘇小甜等人分開早上下午,半天換一個廠子,就挑工人下班的時候。
他們是從榕城帶回來的貨,比起金蘭市本土的産品,不管從外形還是内在,都要更高一籌。
因此,他們的貨物出售的價格雖然高,但還是吸引了很多人。
“沒想到,西北邊陲這樣的地方,購買力竟然如此強!”将自己手中的三塊手表兜售出去之後,楊樹林感慨地說道。
他隻帶了兩百塊錢,一趟西北之行,就從二百塊變成了四百多塊。
這讓楊樹林更加後悔,為什麼沒有将家裡存下來買房子的錢都拿上。
如果一千多塊錢都拿着,這一趟,就能變成兩千多。
但此時,後悔卻也是來不及了。
他覺得,以後應該改一改這樣的性格。
還好,四百塊錢,等再到了榕城後,都買貨帶回去,到京城出售,手裡就能有六七百塊錢了。
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不得不說,楊樹林這個人,真的是個十分容易知足的性格。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才會被董元忠記挂着,給他這個機會。
隻是,也因為太恬淡知足的性格,導緻了楊樹林就這樣錯過了一次發小财的機會。
不光是楊樹林的手表出售了,就是他們幾個人手裡大批的貨物,一天下來,也出售了一小半。
“奇貨可居,就是這個道理了。”蘇小甜對這樣誇張的速度也驚訝非常。
第429章
但是轉念一想,蘇小甜也就明白了。
西北這塊地方,現在并沒有人發現具有如此大的市場,因此,他們這一次算是搶得頭籌。
“按照這種速度,到後天我們就能将這些貨都出售了。”遲意遠說道:“雖然榕城距離這邊距離遙遠,但也不妨礙我們多來兩趟。”
這個假期才過了沒幾天,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來回跑個三四趟還是不成問題。
“我們兵分兩路,留下兩三個人繼續在這邊出售貨物,剩下的人去榕城。”蘇首溫當機立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