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幹奶奶等着享你的福。”
餘瑞媛不清楚蘇小甜話裡的意思,隻以為蘇小甜這話中的意思是将來會好好孝敬她,笑得見牙不見眼的。
蘇奶奶看着這一老一小的互動,臉上帶着笑,并沒有一絲一毫的嫉妒。
“一盆面蒸包子,一盆面做船馍馍和花卷兒,一盆面炸油餅,剩下的咱們做些油果子和麻花啥的。”
老太太幹脆利索地将這些都分配好。
不同的面食,等會兒揉面時候的要求和加入的配料也不一樣。
饅頭要稍微硬一點,蒸出來的饅頭瓷實,吃了抗餓。
包子要擀皮兒,面要稍微軟一點,但要揉出勁道,要不然容易破皮。
炸油餅最好放點兒豬油蜂蜜和雞蛋,炸出來的油餅才香味濃郁又甜絲絲地好吃。
炸麻花和油果子,則是要講究一個脆。
“咱們先蒸船馍馍,等馍馍上鍋蒸馍馍的時間,正好包包子。”
餘瑞媛廚藝不行,就算是做面食,也總做不出來個樣子。
就算跟着蘇奶奶做了好多次的船馍馍,做出來的還是笨重不好看。
蘇奶奶也知道餘瑞媛這個劣勢,便讓她幫着剝蔥切菜,而自己帶着梁秀兩個人很快就将馍馍做好,上籠蒸上。
第711章
所謂船馍馍,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蒸馍。
這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馍馍由花馍馍演變而成。
花馍馍被做成了一葉扁舟的形狀,便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船馍馍。
船馍馍是喜慶的鄉鎮,一般都是家有喜事或者過年的時候,才會蒸船馍馍。
船馍馍做起來工序繁雜,而且極其費油費面。
但不管條件如何的家庭,在過年或者家中有喜事的時候,都要蒸上一副十個船馍馍。
這是習俗,是講究,蘇奶奶幾十年來,每年都會堅持蒸一副船馍馍。
差别就是,困難的時候,馍馍蒸得小,條件好的時候,蒸得大。
蘇奶奶将發酵後的白面加入堿水後揉勻,揉出勁道後擀成大大的薄面餅。
再在面餅上抹香味濃郁的胡麻姜黃油,用小刷子刷得十分均勻才停手。
老太太的表情十分虔誠,似乎在做一項偉大的工程一樣。
“咱們今天蒸一副一尺二的大船馍馍,有好些年沒有蒸這樣大的了船馍馍了。”
蘇奶奶說着,在面餅上撒上玫瑰花末、苦豆末,最後加了一點點的幹面粉後對折成扇狀。
蘇小甜在一旁一邊洗菜,一邊看蘇奶奶做船馍馍。
看了這些年,蘇小甜還是覺得,這個過程十分賞心悅目。
就不要說其他幾個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