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8頁)

  ‘一切都是瞞不過太清師兄的。’

  拼了!

  李平安朗聲道:“故!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

  “善。”

  太清老子雙目并無神光,隻是凝視着李平安,緩聲道:

  “天下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于天者,此有道者乎?”

  李平安一時有些懵懵然,隻能低頭保持躬身狀态。

  老子又問:“此經文隻存于吾心中,尚未傳于世間,你從何處得聞?”

  ‘小子靈光一閃想到的?’

  李平安着實想這般回答,但他秉持本心、内查自性、追溯本真,還是決定從實招來。

  他道:“禀師伯祖,弟子幼年曾聽人講述此經文!弟子愚鈍,也隻是記住了寥寥幾句!”

  老子道:“将你所知經文悉數背來。”

  “是!”

  李平安整理了下記憶中有關《道德經》的句子,赫然發現,他其實早就用過了許多經文。

  老子隻說了這句,或許是因,他與軒轅黃帝接觸之後,老子才将目光放在他這個‘無名之輩’身上。

  既已是走了這條‘尋真’之路,李平安也不敢有任何隐瞞,緩聲背誦: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衆之所惡……”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

  李平安一連背了十幾段,都是他印象最深、記憶最清晰的内容。

  他這般不斷背誦着,道心竟多了一份奇妙的感覺。

  《穿越洪荒,我為太清老子背道德經》?

  他印象最深的《道德經》經文,多是《道經》而非《德經》,前者蘊含玄妙大道,後者多是治世之理,本為内聖外王之學。

  漸漸的,李平安話語有些停頓,目中多了幾分思索,下意識閉上雙眼。

  一縷縷玄妙道韻自他身周環繞。

  李平安竟當着太清老子的面,背誦着太清老子還沒對任何人提及的經文,然後……當場開始悟道。

  就算是清靜無為、三清之首的太清教主,此刻也是禁不住略微皺眉,仔細瞧着李平安的身形。

  不多時,太清微微颔首,那枯瘦且宛若是在天地之外的手指,對李平安點出了一點微光。

  李平安動作很自然地盤腿打坐,心底開始回響起了數十章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