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靈在乎的不是供奉多少東西、供奉多少人,就算供奉再多的人與祭品,該降下災厄的時候也會降下災厄。神靈在乎的,隻是如何讓四季輪轉、日月交替。’
這些觀點,都是姬昌‘設置’的,讓姬旦在講述他在神界的見聞時,悄悄摻雜進去。
李平安很樂于做此事。
這是什麼?
滅商的理論基礎。
商國的祭祀,反複強調,商國不斷傳承、累年祭祀,每一代商王都成了神明去侍奉上蒼,成了上蒼的臣子。
諸侯國若是不尊商王,上天就會降下責罰。
在這一點上,姬昌雖動機不純粹,卻成了社會變革的‘進步人士’。
李平安很是樂意看到這般發展。
自他走出地牢,過了大概半年,大商西部諸諸侯開始傳頌,說西伯侯姬昌是天生的聖賢之人。
這一是源于姬昌此前多年累積的名望,二是因周國那越發膨脹且盡力隐藏的實力;
三就是因姬旦自天界回歸之事。
各路諸侯人心欲動;
朝歌城中歌舞升平。
不過,紙包不住火,這事傳着傳着就到了朝歌城内,商人們紛紛開始讨論姬昌的‘聖賢’之名,各類已被誇大的傳聞說的頭頭是道。
姬昌敏銳地察覺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
他謝絕賓客,躲在府中托病不出。
此事很快傳到帝辛耳中,帝辛直接砸了一隻酒壇,傷了兩名在旁侍奉的美姬。
他破口大罵。
卻是在介意,聖賢之名為何不是他這個大王,而是他的臣子。
姬昌屁股底下,再次多了一團小火苗。
不過,這事本身也是姬昌自己搞出來的,李平安執行的比較完美罷了。
西岐城鬧市附近的一座小院落中。
李平安帶着那幾名老侍衛在此隐居,與地牢時一樣,每日就是讀書、吃飯、打坐冥想。
平日裡,天庭諸事不用他操心,瑤池、東王和父親李大志就可輕松處置。
他可以專心在此處悟道。
東海那邊一直平靜,火吒并沒有與龍宮龍王起什麼沖突。
吃了上次李平安畫的餅,龍族現在一門心思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龍王大搞龍族風氣建設,甚至還主動派兵去東海之濱清剿那些蝦兵蟹将。
似乎,龍宮與陳塘關之間的矛盾,并不會出現。
太乙真人在黃龍真人的監督下,也收斂了許多,教導弟子時也會教導弟子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諸如此類。
闡截二教依舊秘密活躍在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