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2頁)

它們走了,我們三自然就出來了。

圓石台上,那東西腦袋已經不成樣了,被他同夥吃了個幹幹淨淨。還有一些黃白之物殘留。

陳建生率先發現,他發現在這圓石台上,有刻字的痕迹。

刻的應該是鳥篆,由于時間太過久遠,有些鳥篆的字畫偏旁已經看不清了,強忍着惡心,我們把那具屍體推下去,這下面的一排鳥篆,看的最清楚。

“紅姐,你認識嗎?”我問。

她搖搖頭,“這段幾十個字,我隻能認得一個,”她指着其中一個鳥篆文字說:“這個,以前我在别的青銅器上見到過,這應該是個祭字。”

“祭?”我好奇的問,“是祭祀的祭?”

“是,”她臉色凝重的點點頭。

“照這麼看,那這裡就是祭台了,”陳建生環視一周後,說了自己的想法。

祭祀這種文化自古有之,直到現在都還存在,清明燒紙,廟裡燒香,也算祭祀的一種。

不過,在商代和西周早期,祭祀這個詞,代表的是鮮血和死亡。

因為奴隸制度的盛行,商周時期很少祭祀六畜,相反,用活人祭祀十分流行。

奴隸會在祭祀台上被砍掉頭,随後,頭顱會被放到一種叫奁的青銅器裡,在青銅奁裡,負責主持祭祀的巫師會找來刀具,在頭顱的天靈蓋上戳一個小圓洞。之所以開圓洞,是因為當時的人都認為天是圓的。

此舉意為奉上貢品,釋放貢品靈魂,獻給上蒼諸神。這隻是商周祭祀台的一種用法,此外還有别的很多種,歸根結底,都是一些痛苦歹毒的邪術。

在西周墓葬中,往往有一個規律,就是一旦發現了祭祀台,在祭祀台前後左右,五米内的範圍裡,必然有人頭殉坑或者人骨殉坑。

而我們也的确發現了這個殉坑。

就在圓祭台的西北方向。

第42章

魂倉

祭祀坑呈長方形,坑裡零零散散有一些人骨,光看表面就能看出來,這些白骨鈣化嚴重,有一些基本還保持着死前姿勢,想來千百年來沒有受過打擾。

紅姐看着祭祀坑裡的白骨,歎了一聲。試想,兩千年前,這些也都是鮮活的生命。

一般來說,商周祭祀坑裡不可能有陪葬品,因為畢竟是奴隸,沒資格享用陪葬品。

但這次則不一樣,陳建生眼尖,他發現,在坑裡橫躺着一件雞頭陶罐。這陶罐還有半個身子埋在土裡。

陶器價值低,不值什麼錢,紅姐就說走吧,去找出路,别在這逗留。

陳建生搖頭道:“先别忙,陳後勤你沒仔細看吧,你再看看那個陶罐,”他指了指坑下。

我也在次觀看,這次我們看的仔細。

“那是什麼,不是雞頭陶罐?”我隐約看見,在陶罐表面有個泥塑小人,泥塑小人隻有一小半露在地面上。

“傻了吧?沒見過吧?”陳建生大大咧咧道:“是,陶器是不值錢,可也要看等級,坑裡的這個等級可不低,這可是陶魂倉,一級文物!”

魂倉隻流行在兩個朝代,商周時期和東漢時期,漢代的魂倉是放在死人棺材闆下的,倉裡裝着五谷雜糧的種子,寓意讓死人到了下面,還能自力更生,吃到陽間食物。古董市場裡大都見到的是這種,有一些不懂的人花高價買回去,天天擺在自己卧室裡欣賞,這可不好,不吉利。

而西周時期的魂倉不一樣,因為年代太過久遠,陶制品易碎不好保存,西周魂倉很少,物以稀為貴,的确能賣個不低的價錢。

我後來接觸過一些香港地區的風水師,他們偏愛西周魂倉,一聽哪哪出來了這東西,都會花大價錢來收購。我道聽途說啊,據說,用這東西能困住橫死之人的三魂七魄,隻要做了法事挨過頭七,那麼,身體完整的屍體就能在頭七那晚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