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5頁)

第一次是78年剛出土的時候,考古團隊做了試音,第二次是79年湖北辦文物展覽的時候敲過一次,第三次是97年慶祝港島回歸敲過一次。

幹老在79年湖北文展上聽曾侯乙編鐘演奏過一次,從那以後他就忘不掉了。

如果還想在聽到那種聲音,除非他自己有一套,原物肯定是搞不到,他要想得到,隻有複制這條路。

這東西從發現開始,有關部門就決定複制,外頭傳的是40時間一共複制了5套,這五套中最完美的一套,是在12年由項光帶着他的團隊做的。

沒有多少人知道,這東西複原件應該是有6套。

其實項師傅早在10年之前,就已經開始為幹老做複制品了。

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按照我的了解,這套編鐘很難做,項師傅經常住在邯鄲附近,是因為當年這地方大搞城市建設,市面上出現了大量青銅箭頭,兵器,青銅劍等,而且賣價實惠,一個戰國時期的青銅箭頭,隻要五六塊錢就能買到。

當時邯鄲一共有三個大的古董商,武安本地一個姓劉,磁山鎮内一個姓張,還有個叫館陶的地方有一個。

項師傅從他們手中收了很多價格便宜的青銅碎件,熔煉之後反複研究鐘身材料,最後變成了幹爺手上這一套,一共64件,前後用了7年時間。

遺憾的是這套鐘并不完美。

最後一步是定音調音,隻有做到每件編鐘一鐘雙響才算成功,但幹爺這套有一件調不好,雙音色始終差那麼一點兒。

.......

“小美,你在試試上層7号揭鐘。”幹爺道。

小美長的漂亮啊,又白又好看,身材也好,關鍵學音樂的氣質好。

她本名叫周美,畢業于武漢音樂學院,當時比我大兩歲,是幹伯一個老友的孫女,同樣鐘情于曾侯乙編鐘。

“好的幹爺。”

小美撩了撩長發,深吸一口氣,拿起小木槌,在7号揭鐘上半部分敲了一下。

鐘聲悠揚,低沉,在空曠的地下室不斷回蕩,美妙的音符鑽入人耳中好似一場享受。

就那一刻,仿佛一瞬間,把人從地下室,拉回到千年之前一場盛大的夜宴上。

幹爺閉着眼睛仔細聽了聽,睜眼說:“下半部分在試一下。”

小美拿着小木錘下移幾寸,又敲了一下。

音色音調是很接近。

但我一聽就聽出來了不一樣的地方。

可能我确實有學音樂的天賦,之前說過,我耳朵能前後左右随便動,下雨天幹盜墓時可以試着地下聽雷,有5成的幾率成功,把頭确實曾經說過我有盜墓的天分。

我說:“不對啊幹爺,好聽是好聽,但這個音對比上個音,不行。”

小美有些驚訝:“你能聽出來?的确是低了半個音,你也是學聲樂的?”

我搖頭說我不是學音樂的,但我就是聽出來了差一點,你們把音調高點不就行了嗎。

“沒那麼簡單。”

幹爺上前兩步,摸着七号揭鐘說:“我和小美已經試過很多次,連項師傅也說不要在調了,稍有差池,這7号揭鐘就報廢了。”

幹爺話語平靜,但我聽出來了他心底的那分不甘心。

我好奇,便問你們調音是怎麼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