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4頁)

  “武王摧枯拉朽戰勝商朝後,兢兢業業,生怕自己治理不好這麼大的國家,兩年下來患得患失,于是去問箕子,殷商為何亡。”

  “這其實就是武王想尋找認同,想确定自己奮周人曆代努力所做的剪商大業是合乎道義的,是順應民心的,是自己的能力與纣王的昏庸,以及殷商的腐敗導緻的。”

  “箕子隻要說實話就行,但是箕子不忍說殷商的壞話,就轉移話題向武王講述了國家存亡的道理。武王感到難堪,于是問天道是怎麼回事。”

  炎奴不解:“這有啥難堪的?”

  張辟疆見炎奴還沒聽明白,簡單道:“就是武王短時間内赢得太多,赢麻了,以前又沒有先例,所以患得患失,内心需要一個寄托,一個解釋,最終導緻他把一切歸功于天道。”

  “當然,即便如此,武王也沒有摒棄人皇之道,隻是他後來都焦慮到病重了,而剛剛平定的天下還有很多隐患,無數周人非常恐懼,怕武王突然病逝會導緻政局不穩,都在虔誠地為武王占蔔祈福。”

  “周公更是齋戒沐浴,禱告上天,說武王是因為天的啟示才能克商,弱小的周就像是天的孩子,天怎能忍心降災于孩子?他願意用自己去代替武王受難……于是武王的病好了。”

  “自此,周朝為了穩定天下,開始宣揚天命。”

  “從那之後,天子體系誕生了,至此人皇成為天道之子,王朝更疊,文明興衰,皆由天定!”

  炎奴一拳捶在神珍鐵上,心說真是可惡。

  天道幹了什麼嗎?也沒幹什麼,在人皇體系下,天道被限制得很好,無非就是托了個夢。

  武王的成功本是自然的,但天道看準了這一切,在合适的時機做了一件合适的事,就這麼一丁點影響,直接導緻了後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嚴格來說,武王始終是人皇,天子體系是周公建立的,武王死後成王年幼,周公攝政,殚精竭慮便想了這麼一套體系,借天命保證周朝的國運。”

  炎奴忍不住道:“人皇也會有私心,也會犯錯,黃帝的設想,從本質上就不穩定……除非他能永遠活着,否則總有一代,會讓天道鑽到空子……”

  張辟疆點點頭道:“是的,但你又怎麼知道……黃帝死了呢?”

  炎奴沒聽出味兒來,老實回答:“雪兒他們都說黃帝死了啊。”

  “……”張辟疆沒想到他這麼老實,愣了一下。

  随後朗聲道:“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堕,堕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号,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号。”

  “黃帝乘龍升天,臣子取其弓,葬于橋山,建衣冠冢曰黃帝陵……距今已有三千年。”

  炎奴驚了,黃帝竟然沒死?

  乘龍升天?這是成仙了?

  ……

第307章

深空中有大恐怖

  “黃帝成仙了,如今在太虛?”

  炎奴非常驚訝,大家都說因為黃帝死了,才讓後來人皇體系一步步崩壞,以至于所有命運最終被天道掌控。

  如果黃帝能一直長生,穩住局面,等到刑天歸來,那麼當今天下不至于亂成這樣。

  所以衆人普遍認為,黃帝一定是死了。

  哪曾想,真的一直活到現在?那為何不當人皇了?

  張辟疆隔空朝着一個方向行禮道:“黃帝确實還活着,就隐藏在太虛當中,當然,我沒有見過,這是上古仙人們的說法。”

  “上古仙人始終堅持着黃帝的革命意志,一直在等待着新一代‘炎帝’歸來……再舉刑天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