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7頁)

  “上古之時災劫無數,文明才被适應出來。”

  衆人點頭,若無生存的壓力凝聚人心,可能女娲還在和泥,伏羲還在捕魚,生活樂無憂,開辟什麼文明?沒有必要。

  “人都是被逼出來的,我們的文明是從災難中走出來的。而不周石柱,就是已知最早的奇物。三墳天皇篇,就記錄了這最早的奇物收容事件。”羅閻說着。

  馮老鬼瞪大眼睛:“你們魔道傳承了三墳五典?”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乃是最早的上古文獻典籍,可惜全部失傳。

  羅閻颔首道:“傳承了一部分,九丘就是山海圖,八索就是古易經。五典為五帝之書,一部分流傳在尚書等先秦古籍中,蓬萊和……他們上古仙人,應該都收藏有完整的吧?”

  張辟疆淡笑道:“當然,我師祖赤松子,就是活曆史。”

  羅閻激動道:“我魔道雖有三墳,但因為是結繩記事,我魔道也是機緣巧合破解了一部分。”

  “你想必是懂得的,有幾個繩結的含義,還請教我。”

  張辟疆揮揮手:“好說好說。”

  炎奴一直在聽,沒想到了解一下黃帝升天,要知曉這麼多文化人的事,深恨自己不能讀書。

  忍不住在一旁嘀咕道:“結繩記事是啥?”

  元符讨好似地解釋道:“大帝,上古之時沒有文字,先民結繩以記事,打個大繩結代表大事,小繩結代表小事,再加上繩結之間的距離作為時間刻度,輔助記憶,方便口口相傳古老的曆史。”

  “胡說八道!”羅閻與張辟疆異口同聲,都白了一眼。

  妙寒錯愕:“不是嗎?春秋左氏傳雲: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随揚衆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她讀書甚多,直接引經據典。

  羅閻搖頭道:“盡信書不如無書,左丘明懂個屁的結繩記事,他要知道,三墳就不會失傳了。”

  “你們以為上古之人就隻是打個結嗎?光靠口口相傳,能傳多少事?”

  “實際上每一個繩結都非常複雜,繁瑣虬結,編織如花,不同的繩結,代表不同的發音。”

  “什麼?發音?”衆人愕然。

  羅閻點頭,随手從衣服上抽出一根線,打了個漂亮的結,像是四朵長條花瓣形成十字。

  “這是十字結,當然,上古不這麼叫,而是發‘嘶’的音。”

  随後他又接連展現手藝,打了好幾個繩結,猶如精緻的編織品。

  “這是雙錢結……這是吉祥結……這是蝴蝶結……”

  “紐扣結、琵琶結、團錦結、盤長結、藻井結、雙聯結、錦囊結……”

  “每個結代表不同的音,拼成一個字或一個詞,這樣一條繩子,系在一條橫貫着的更長的線上,然後另起一列,繼續打結第二個詞。”

  “如此反複……”

  衆人看到,羅閻飛快操作,橫着一條繩,然後從右往左,挂上一串一串繩結,形成一片漂亮的簾幕。

  “這樣一套繩結,隻要知道每個結的發音,就能拼成一句句言簡意赅的話,以此記事,這就是最早的‘冊’。”

  妙寒恍然大悟,這可不就是‘冊’的象形嗎?

  本以為是書簡的象形,但仔細想想,間隔有點太大了,那是結繩之書。